农信记忆①|农商行的昨与今

2020-08-07 17:11: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宸

  编者按:利津农商银行发源于1951年,已经走过了近70载光辉岁月,回忆起来,一幕幕依然历历在目。就让我们跟随农商银行老一辈员工、当代员工、子女家属和热心客户的笔端、画作、摄影等文艺形式,共同追忆和缅怀这段难忘的奋斗史......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宸 东营报道

  刘倩,是一位85后青年员工,现任利津农商银行虎滩支行会计主管,母亲已经在农商银行光荣退休,所以,刘倩也是一位“农信二代”。从小到大,她习惯了听妈妈讲农信社的点点滴滴,在耳濡目染之下,从小就与农商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倩说,母亲经常跟她念叨,刚上班的时候,单位的条件十分简陋,几间平房就是办公场所,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更没有电脑、智慧柜员机、自助存取款机等现代科技产品,那时候的银行业务全靠人工计算、记录,打算盘也就成了一门必备技能。最让母亲骄傲的是,她打得一手好算盘,还在全县比赛中得过奖,为了不让这个手艺失传,现在还时不时地打给她和她4岁的孩子看。从算盘珠“吧嗒、吧嗒”响声中,能听出老人家依然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眷恋。

  现如今,走进利津农商银行全辖任何一处营业网点,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幕幕现代、规范、温馨的服务场景。随着智慧厅堂改造的全面竣工,利津农商银行辖属营业网点的服务形象焕然一新,凭证无纸化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更是一应俱全。

  刘倩说:“刚上班的时候,跟农村的大爷、大妈们打交道最多,慢慢的就理解了,母亲一直挂在嘴边的“挎包精神”的现实意义。”母亲常常跟她讲,那时候的农信员工,每天都是挎着包下乡,帆布包里装着算盘、公章、账本,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办理存贷款,母亲说这种上门为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精神就叫“挎包精神”,是一代一代农信人传下来的。

  母亲还跟她讲起一段亲身经历的往事:有一年冬天,正好镇上赶大集,有位大爷来网点替他年迈的老母亲取养老金,但是存折密码老人忘记了,母亲说这种情况只能当面经老人同意更改密码后钱才能取出来。但是,老人瘫痪在家行动不方便。为了不让大爷犯难,母亲和她的同事,租了一辆三轮车,冒着严寒来到这位老奶奶家里,现场为她办理了密码更改业务。老人感动得不知所言,母亲说那天虽然很冷,但她的心却是暖融融的。刘倩说,这应该只是母亲在单位经历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也正是这一桩桩小事,反映了像母亲一样的农信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初心。

  刘倩和她母亲这两代人,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利津农商银行的发展变迁。现在的年轻一代,虽然无法切身感受老一辈农信人的那份情怀,但却能从他们坚毅的眼神、满足的神态、斑驳的物证中,感受那段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不朽岁月。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