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4-05-26 15:30:00    作者:   来源:东营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主营业务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统计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产权
[提要]本报记者 魏春杰  实施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就像树木整枝、扦插,树干长得更旺了,树枝也将获得新生。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和典型带动  5月15日,全市服务业发展暨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会议在广饶县召开,标志着我市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全面启动。

——关于我市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的调查

本报记者 魏春杰

  实施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就像树木整枝、扦插,树干长得更旺了,树枝也将获得新生。

  近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企业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的若干政策》、《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工作实施方案》,指出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使企业内部服务资源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轨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服务业科学跨越发展。为什么要剥离,怎样更好地剥离,剥离的难点和重点是哪些?就此,记者走访了市发改委等部门,采访了相关企业。

  为什么要剥离?产业结构调整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要实施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这要从我市的三产结构说起。“十二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560亿元扩大到2013年的875亿元左右,增速迅猛。然而,三产结构仅从3.7:72.6:23.7调整为3.6:69.5:26.9,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在全省各地市中也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单从占比数据上看,可以说,服务业已经成为影响全市科学跨越发展的“短板”。“短板”形成的原因:第一,东营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工业比较发达,在整体经济中占比很高;第二,东营人口少,旅游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且不处于交通枢纽位置,消费总量较小,制约了服务业发展;第三,很多企业特别是油田企业有“小而全”的传统,在主营业务之外,还从事一些服务性辅业,并不计入全市服务业增长的相关数据中。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其他因素,从第三个因素入手进行调整显得更加切实可行。“实施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是一件利企利市的好事,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和地方税收,促进全市经济转调升级。”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95家企业进行了非主营业务分离。华泰国际物流作为全省第一家海关监管企业直通场站,从造纸主业中剥离出来,已发展成为全市物流骨干企业。中凯凯瑞工程检测、润阳新材料科技等企业的物流服务和科技研发服务已实现全面剥离,在为主体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基础上,也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了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剥离的难点在哪里?认识水平、服务水平待提高

  2010年,我市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了部分企业,对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进行了试点;2014年,我市又在广饶县开展了非主营业务剥离试点。试点中,发现了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

  一是母体企业有顾虑。部分企业目光只停留在短期利益上,对剥离非主营业务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想再额外投入精力和成本,也担心剥离非主营业务后,母体企业营业收入减少。

  二是企业运作成本增加。企业剥离涉及企业产权变动、证照办理、资产处置、债权债务转移、职工劳动关系变更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成本增加。人员、资金、场地均要进行分离,财务独立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成本。

  三是新设企业生存能力弱。企业剥离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资金不足,面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不足,对母体企业仍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突出。四是工作服务不到位。剥离设立独立核算的法人公司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相关的行政许可难度较大;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牵涉面广,由于之前具体的扶持政策不明朗,操作起来不太方便,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亟待加强。

  怎样更好地剥离?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和典型带动

  5月15日,全市服务业发展暨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会议在广饶县召开,标志着我市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全面启动。

  在《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工作实施方案》中,市政府对实施步骤、阶段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确定到今年10月底前,全市剥离培育345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并纳入服务业统计范畴。其中,东营区50家、河口区50家、广饶县100家、垦利县60家、利津县50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30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5家。

  工作中,重点支持剥离农业、工业领域达到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标准的企业非主营业务。农业领域,重点支持剥离农业龙头企业中的农资供销、农技推广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业生态旅游等业态,组建市场主体;工业领域,重点支持剥离制造业企业中的贸易营销、检验检测、设计咨询、物流运输、信息服务、餐饮及其他专业配套服务等业态,组建市场主体。

  为了鼓励和支持剥离工作顺利实施,我市出台了《关于推动企业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的若干政策》,在企业认定、财税扶持、土地供应、注册登记、统计核算等五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剥离设立的服务业企业,可以优先被推荐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在新增贷款、税费缴纳等方面也会有一定扶持。而且,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后,按二、三产业分开核算,在计算企业工贸总收入和业绩考核时,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将新设立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利税等合并进入母体公司进行统计和考核。”一企业负责人直言政策非常优惠。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