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收到社区生日礼物

2015-01-04 15:58:00    作者: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七旬老人;收到;社区;生日礼物
[提要]“今年,我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礼物,是社区志愿服务队送来的生日蛋糕,太让我感到高兴了。感谢这些年轻人啊!”明珠社区78岁的郭学兰老人高兴地说。自从东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东营创业快30年了,东营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华纳集团公司董事长徐绥远先生说,人在东营如在家,一句真切的肯定,蕴含了东营区软环境建设的付出及收获。

 
  东营区中山社区与居民一起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文/片 本报记者 郑美芹 通讯员 黄洪星
  “今年,我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礼物,是社区志愿服务队送来的生日蛋糕,太让我感到高兴了。感谢这些年轻人啊!”明珠社区78岁的郭学兰老人高兴地说。自从东营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东营创业快30年了,东营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华纳集团公司董事长徐绥远先生说,人在东营如在家,一句真切的肯定,蕴含了东营区软环境建设的付出及收获。
“志愿爱心”汇聚 扮靓文明之城
  冬日的早晨,室外寒风凛冽。而辛店街道阳光小木屋志愿者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爱心行动:早早烧好热水,供行人暖暖身子;摆好手机充电设备,以备急需手机充电的过客前来;将打气筒拿到木屋外,哪位过路自行车主都可以随便使用……志愿服务队队长张秀礼指指自己穿的厚棉衣说:“毕竟是数九严寒的天气,穿这么厚,还是有些冷。但是一看到过往路人接受帮助后的笑容,心里就感到热乎得很,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有意义。”阳光木屋志愿者服务点最初报名时,每个站点只有两三个人,如今,有参加服务点献爱心行动意愿的志愿者已达数十人。
  一种共识,一支队伍,一项爱心奉献活动。在东营区每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中,虽然参与的主题不同,但是大家的认识都高度一致,参与活动的热情都同样高涨。区文明办主任丁立强说,今年以来,东营区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00余场次,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近2.3万小时,受益群众达到11万人次。
  围绕“邻里守望”等主题,东营区还不断加强活动设计,发布了58项区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敬老助残献爱心”、特困学生认领“微心愿”、农民工“爱心卡”发放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目前,东营区建立了采取短期与长期、专业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区委党校、区黄河三角洲油地军校就业联动中心、区文体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了18处区级志愿者培训基地,招募了100余名志愿培训讲师,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相关培训80场次,培训志愿者6500余人次。
小区整洁漂亮 居民幸福感倍增
  “我是一名在东营工作的外地人,这几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给了这座城市太多变化,让我深深爱上了它。每次与小区居民交流时,都非常感慨于这两年创城活动带来的变化。小区变漂亮了,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文明引导员队伍、夕阳红巡逻队,让大伙儿觉得小区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非常爱它,珍惜邻里之情。”东城街道居民尹冰瑶说。
  点滴行动之中见真情。垃圾每天都有人清理、小区道路整洁平坦、安保设施到位……说起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家住辛店街道福兴社区的居民延春华如数家珍。“原来特别羡慕别的小区环境好,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也好喽。”延春华说,其实,小区环境的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居民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居民素质的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珍惜身边的好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了。
  “我是一名保洁员,干这一行很久了,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很自豪。自从创城开展以来,街道更加干净了。每当看到清扫的街道干净如初,我就感受到创城的好。由于市民素质提高,现在我们清扫工作量减少了,除了路上的落叶,人为产生的垃圾很少,尤其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不仅难觅踪迹,还有不少志愿者加入我们的队伍中,一起为创建文明整洁的城市环境出力。”环卫工人李长庆说。
  “楼上楼下多理解,互敬互让少烦恼”、“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胜利街道鑫都康城小区的大门口,这样的大型宣传画随处可见。小区的楼道里每一层都张贴了文明劝导宣传画。“人人文明,从自身做起,连我们家的孩子都知道爱护环境哩。”居民葛颂笑着说。
  背街巷口、社区楼道虽小,却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体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2014年,东营区将市容环境整治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围绕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再上新台阶。
打造未成年人成长净土
  课堂上,同学们精神饱满地学习知识,课间里,他们尽情参与喜欢的运动项目,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同学兴高采烈参加书法、音乐等兴趣小组,也有的同学悄悄钻进了心理辅导室,与心理教师促膝长谈……几年来,全市上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触角伸进了校园,东营区先后将十几亿的财政资金用于教育惠民工程的实施,家长们对未成年人在校园里受到的百般呵护,倍感欣慰。
  “为了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里科学设置各科教学,以开设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形式弥补学生兴趣特长方面学习上的不足。在呵护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学校多名心理教师主动担负起了心理辅导教师的重任,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针对青春期教育难题,学校还对班主任进行特训,实现了班主任个个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力的目标。”史口镇中学老师贾振远说。
  “五老”宣讲团讲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街道社区组织开展的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尽情陶醉在文化殿堂之中;“家长学校”搭建起父母和孩子心灵的桥梁;国旗下演讲唤醒孩子们对国对家对父母的爱,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了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高度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孤残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通过成立慈善协会、青少年教育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东营区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疏堵并举、狠抓长效的方式,精心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学校、家庭、社区为重点,建设起了乡村少年宫、学校德育课堂、社区家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从规范少年儿童基本行为习惯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健康的体验项目,从提升未成年人道德素养角度入手,搭建“道德讲堂”、“礼仪课堂”、“法制学堂”等阵地,着重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四项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