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率先出台汽油测定三项标准 炼化流通企业已能检测调和汽油

2015-04-13 15:44:00    作者:马绍栋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油品质量 苯胺 地方标准 炼化 检测能力
[提要]备受关注的“调和汽油”检测问题有了最新进展。目前全省规模较大的主流炼化及油品流通企业已经具备了上述检测能力,可覆盖全省成品油销量的70%以上。

  本报东营4月12日讯(记者 马绍栋 通讯员 孙秀君) 备受关注的“调和汽油”检测问题有了最新进展。记者从山东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日前在东营举办的油品质量技术交流会议上了解到,我省已制定并发布《车用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这在全国已走在前列。目前全省规模较大的主流炼化及油品流通企业已经具备了上述检测能力,可覆盖全省成品油销量的70%以上。

  此前央视3·15晚会的曝光让“调和汽油”成为关注热点。在此次交流会议上,专家表示,化工调和油是非正常炼制工艺生产,含有化工原料或由非常规添加剂调和而成,它严重影响车辆性能、损坏汽车部件,造成结焦、腐蚀等严重问题。部分厂家为了提高油品质量会加入含苯胺类、甲缩醛类物质的添加剂,这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比如苯胺类物质作为抗爆剂使用效果非常好,但是其本身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尤其使女性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众所周知,汽油国家标准中虽明确规定不允许添加苯胺类、甲缩醛等有害物质,但并没有具体技术指标与检测方法。为此,省质监局日前组织制订出了《车用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3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分别细化了对车用汽油中甲缩醛含量、苯胺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的测定,前者是用红外光谱法,后两个是用气相色谱法。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作为行业领头羊,之前,我们已投入巨大财力精力用于油品质量的提高和升级,并主动建立了风险监测和预判分析系统。山东地方标准出来后,我们积极跟进对接,目前已经按照标准要求配备了检测设备。”中石化山东石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山东全省1万余座合法加油站中,中石化拥有2600多座,系成品油供应主渠道。成品油质量一旦出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为此公司从源头到入库、配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监控、抽检,确保油品质量安全。“作为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的牵头单位,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更好地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府主管部门和石油成品油、石化企业沟通,保证地方标准贯彻落实到位。”

  根据省石油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现场调度,该协会下属有70家会员单位,其中炼油25家,销售38家,这些单位均是我省上规模的主流成品油生产、流通企业。从对此次地方标准的了解来看,目前他们都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而这些单位下属加油站的成品油销量占全省70%以上。

  “可以说我省油品质量总体是有保证的,但出于利益驱动,不能排除个别化工厂或小加油站存在质量问题,地标出台后,政府也会据此加大对调和油的执法查处力度,我们也将通过协会强化企业、行业自律,配合政府加强质量监管和问题查处力度,共同确保全省油品质量安全可控。”上述负责人说道。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