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广饶中赵鼓乐文化传承 鼓点有力引人入胜

2015-08-17 10:08:00    作者:左振平 李岩 董洪岩   来源:齐鲁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赵鼓乐;传承人;打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咚
[提要]在东营市广饶县有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赵鼓乐。”  还有的中赵村村民也说:“只要中赵锣鼓一响,近处的村民都来看,都来学习,都来看看,观赏观赏,鼓点很有特色。

  大众网东营8月17日讯 在东营市广饶县有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赵鼓乐。中赵鼓乐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演奏方式,不仅鼓点有力,引人入胜,击鼓方式也是与众不同,让人感到抑扬顿挫,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说到中赵鼓乐的表演,记者不禁感叹,花锤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激昂,全身抖动配合鼓点,让每一位观众看的是目瞪口呆,那大伙为什么会被中赵鼓乐所吸引呢?

  有的中赵村村民说:“我们这个中赵打鼓时间悠久,花样多,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中赵打鼓,都知道。”

  还有的中赵村村民也说:“只要中赵锣鼓一响,近处的村民都来看,都来学习,都来看看,观赏观赏,鼓点很有特色。”

  在中赵鼓乐的演奏队伍中,最年长的就是一位名叫扬长修的老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他也是中赵鼓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他说,中赵鼓乐在明末清初时就存在,要想演奏出中赵鼓乐的气势,打鼓的技巧非常重要,不仅鼓点要有力,身体的动作也要与之协调,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与当地的历史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据中赵鼓乐传承人杨长修说:“解放初期,国民党和咱这边是拉锯战,老人们把锣鼓搬到野外,这个鼓一响,是怎么回事,告诉人们,鼓一响,就是八路军和民兵都藏起来了,锣一响,又出来了,在过去来说,就比较出名,现在增加了一些内容,增加了一些打法,就更有名了。”

  杨长修告诉记者,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赵鼓乐的经典鼓曲闹花船、玉狮子、九龙翻身、一封书、青龙过江、三番尾等相继登上舞台,成为广泛流传的鼓曲名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杨长修意识到中赵鼓乐也要进行创新,于是从1963年开始,他开始组织村民演奏中赵鼓乐,尝试创作更多鼓谱,并用17年时间对鼓谱进行整理,对许多流传下来的知名鼓曲进行改编。

  中赵鼓乐传承人杨长修还说:“你说这个《过江》吧,这个过江原来是什么打法呢,原来是咚呛咚呛咦咚呛,我就给他加了内容,用大钹开始,咣咣咣,三下,然后加了一个咚咚咚。加了这个,然后强强咚咚咚,然后再把以前那个音乐加进去,这个他好像是江水撞击岸边发出的声音,哗哗哗,好像浪花,稀里哗啦,一加这个帽子以后,就生动了。”

  看着中赵鼓乐能在大伙儿的努力下得到发展,杨长修感到很是欣慰,他说只要自己活一天,就要谱曲,就要研究中赵鼓乐,用自己毕生的研究来传承中赵鼓乐。他说:“今年冬天我再组织一批人,连老学员加上新学员,一块来训练,训练出来以后,让他们在传播。今年我81了,我也打不了鼓了,我还是想着把鼔片子,把打鼓的方法,传及后人,让后人越打越好,越打越精彩。”

  中赵鼓乐,不仅深受百姓的喜爱,更是有着它不同时期的历史角色,如今,它作为一种文化被小心的呵护并传承,我们真心希望这种特色地方文化能很好的传承发展。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