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利津74岁老农捐资百万年年做公益

2017-04-07 10:03:00 来源: 齐鲁晚报网 作者:

  赵永森,1943年生,利津县堐西村普通村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开垦了大片盐碱地,发展生产,搞养殖。1985年他成为堐西村第一个万元户。致富的路虽坎坷,但致富后他不忘乡亲,逢年过节给村里老人送油、送面、送慰问金,为村里修路、架桥、通电、送水,举办新春联合会,捐资助学,先后共计投入100余万元。27面锦旗和若干荣誉奖状挂满了屋里整整两面墙。

  八年出资举办“春晚”

  他是总策划也是总导演

  一年一度的堐西村春节联欢会是村里的大事,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前举办,而今年却比往年要晚。村民们在翘首以盼的同时,心里也犯着嘀咕。这时一个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今年的联欢会办不成了,一时间大伙的心凉了半截。

  究竟是什么原因联欢会办不成了呢?原来是村里的赵永森生病住院了。一个人住院联欢会就不能办?是的,这事儿离了赵永森还真就办不成。今年74岁的赵永森是联欢会的举办者、总策划、总导演,更是唯一的出资人。“今年是第八届,第一年是以本村为主的秧歌队,慢慢地村里有了舞蹈队,现在邻村的舞蹈队也愿意到堐西村的乡村剧场玩,如今,演出的规模扩大了,还邀请了河北省吴桥杂技团、滨州演出队、东北二人转等节目。”赵永森说。

  正月十四,赵永森不顾医生反对,坚持要出院,“我不回去,一些村民急得蹦,我得抓紧时间回去,把春节联欢会办了!”老赵一回来,村民们可都吃了定心丸,联欢会虽然比往年晚,但堐西村乡村剧场上异常热闹,摇臂摄像机、航拍机、外来的商贩……居民们的欢笑声连成一片。

  虽是74岁高龄,头发已花白,但赵永森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作为一个农民,他已操办了八届春节联欢会,累计投入40多万元。

  助学、修路、送水

  他总是为乡亲们做实事

  赵永森做的好事可不止操办村戏这一点。

  从1984年起,赵永森就开始捐资助学,先后有堐西小学、崖东联合小学、薄家小学、集贤联合小学、陈庄联合小学。每到“六一儿童节”,赵永森准时出现在5所小学里,给孩子们捐资捐物。因为捐资助学这事,在1998年,赵永森获得由集贤乡政府颁发的“优秀校外辅导员”荣誉称号、由东营市少工委颁发的“东营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荣誉称号。因为年岁太久,赵永森已经想不起来共捐款多少钱了,“有时候捐1000元,有时候捐5000元。”

  “我吃了一辈子苦,现在我富了,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好,我有再多的钱没啥用,还不如做成好事心里舒坦。”赵永森说。那他是怎么带领村里人致富的呢?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从2006年至2014年,赵永森共出资50余万元,为堐西村修路8000多米,实现了“大路小路路路通”。他还出资2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两座大型的影背墙,改善了村风村貌。

  在赵永森家中两面墙上,锦旗和奖状特别显眼,其中有一面锦旗是邻村村民赠送的,“慷慨德自高,滴水见精神”。原来在2002年春天,天气大旱,三合村的一位村民地里的庄稼快要干死了,无奈之下,他求到了赵永森的门下。赵永森二话没说,出资1万元购买了两水库水,解救了三合村和堐西村的庄稼。

  村民周刚说:“老人对我们村的贡献很大,对老年人、小孩都非常好。他不管你这个人是有用还是没用,他都用真心跟你交往,他是个老少皆宜的人。”连续6年临近春节时,赵永森出资为村里220户60年以上的老人每位发放一袋面、一桶油,70岁以上的残疾老年人还会收到1000元以上的慰问金。不仅如此,赵永森还鼓励村民行孝,“照顾老人的子女们每年春节还能得到一桶油。”赵永森说。

  赵永森还出资建设了堐西村文化站,在文化站中有众多居民捐赠的老物件。“双手撒下辛勤汗,独轮碾出幸福园”的标语道出了赵永森的一生。

  放牧、开荒吃住盐碱地

  他是80年代的万元户

  几十年前,利津县集贤乡有19个村,堐西村是出了名的“老十九”,是最穷的村子,堐西村最穷的户就数赵永森一家。抗日战争时期,赵永森一家从寿光逃难来到堐西村,1943年,赵永森在堐西村一间矮草房中出生。他吃百家饭长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结婚之前从来没睡过褥子。如今却在村民的口中有了众多的称号,“赵三万”、“赵百万”、“赵总事长”、“特区区长”、“老财神”等。对赵永森的变化,知情者佩服,不知情者纳闷。那么,赵永森是怎样由一个穷孩子变成如今样子的呢?这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得神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包干到户”像一缕春风吹动了赵永森的心。1983年,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他和妻子商量着到离家50多公里的荒洼地里种地、放牧。当时的利津荒洼,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杂草、红柳,条件十分艰苦。许多人不解地问:到那里会发财?能致富?亲人们都劝他别去受那份罪,赵永森却始终没有动摇开荒的决心。于是,他把4个孩子交给了瘸腿的二哥,跟妻子住在了荒碱地里。没有房子,就挖坑盖草建地窝棚;没有淡水,就喝沟里的雨水;没有粮食,就吃野菜……就这样,他和妻子硬是在茫茫荒原上开垦出50多亩良田。紧接着,他又从银行贷款1500元,购买了猪、羊,开始了自繁自养的牧业生产。经过3年光景,赵永森实现了“三个超两万”。

  1985年的一天,正在田地里干农活的赵永森突然接到来自集贤乡的通知,“说是让我到利津县城去参加‘农村致富会’。当时我的心里特别激动,我这样的老农民还能收到政府的邀请。”于是,连着3年时间里,他在县城做报告,宣传致富路子,他被评为利津县劳动模范。

  赵永森说:“我过去受穷时,是政府给我救济,乡亲们给我帮助,我富了,也要回报相亲们。”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主动捐款500元,用于修建乡敬老院。每年的春节、中秋节,他都买上肉、白糖、麦乳精,到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对那些到荒洼垦荒的乡亲们,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提供食宿。

  近50岁遭遇挫折

  他用双手东山再起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1988年阴历10月10日晚上8点,赵永森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一天,一伙人进入赵永森家中,在缘由不明的情况下,强行抢走了赵永森家中的一辆80摩托车、两部拖拉机、一池塘鱼,还把45岁的赵永森双手反扣打得头破血流。赵永森的这场官司在1990年春天才有了着落,直到1993年后,他当年被抢的物品才被归还。那时的赵永森已经年近50岁,打官司让他欠债累累,经历过这样的事,多数人会一蹶不振。同样,这件事对赵永森一生的影响很大,他发誓“只要有人民政府的好政策,我一定要发家致富。”

  他先后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寻找投资项目,当他得知孤岛油区办9号净化站停产的消息后,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大胆承包了这个净化站。他自投资金对房屋以及设施进行了检修,做到了室内外整洁,设备技术性能良好。在他的精心管理下,1992年,该站共回收、净化落地原油7000吨。

  他还贷款购买了200头牛,开始养牛。1996年3月,获得了由东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畜牧生产状元”荣誉奖状;1997年1月由利津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养牛状元”荣誉奖状。

  如今,赵永森开垦的荒地有5000亩,建有利津县陈庄汉英家庭农场和利津县陈庄福源家庭农场两个农场、2处鱼塘、沙石加工厂等。

  74岁的赵永森不讲究吃穿,穿得非常朴素,开的是电动三轮车。村民李学林说:“他的钱都捐给村里人了,他对自己的子女还不如对村里人好。”对于这些,赵永森一笑而过,他说:“我年轻的时候白手起家,我的孩子们经过自己双手辛勤地奋斗也应该比我强。但是为了不让孩子们伤心,我负责两个孙子的上学学费。”

  孝悌敬老

  他给孩子做出表率

  在赵永森大儿子赵忠华的心里,赵永森是位好父亲。从2004年开始赵忠华就做了堐西村的村委书记,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能做违法的事,不要铺张浪费。我奶奶去世的时候80岁,去世前她在床上瘫痪了8年,全是我父母照顾的。那时候我和弟妹们上学,父母开荒,父亲就嘱咐我放学后要勤给奶奶端屎端尿。”赵忠华说。

  赵永森的亲二哥因为早年在逃难中吃了苦,落下了一辈子的残疾和疾病,也是由赵永森照顾了二哥一辈子,跟赵永森一家生活在一起。

  “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十八九岁的时候,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抽水泵,我去偷了一个抽水用的发电机,父亲命令我给人家送回去了。”赵忠华说。

  “父亲一直跟我说,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为的就是堐西村孩子们的未来和堐西村的父老乡亲,所以说,每当村里推选先进,我作为村干部是不会推选自己父亲的。直到利津县文广新局来村里视察文化展厅才从侧面了解到我父亲这个人,他这些年做的好事才被挖掘出来。”赵忠华说。

  村两委成员单宝祥跟赵永森相处十几年了,一提赵永森,单宝祥口中一百个赞,他说,堐西村多亏了赵永森,“他对我们村真是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奋斗了一辈子应该是能开起宝马车了,但是他却天天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很让人敬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玉青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