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史志:担当创新谋跨越 开放共融铸和谐”系列报道之一扎根史志谱芬芳

2017-04-12 14:54:00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刘冬辉

  明人戴金曾概括地方志的四大功能是征治、树风、明贤、纪异,明清盛修志,人们常言“征文考献,守土者之责”,后世方家概括地方志有三大功能即资政、存史、教育,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新兴城市新史志,市史志办主任杜金华提出,要坚持“跳出来审视自我,走出去开阔视野,坐下来用心干事,融进来共铸和谐”的工作思路和理念,在新时期里让史志事业更加有为、有位。

  “史志工作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想要干出成绩,想要在系统内走在领头羊的位置,想在业务工作领域赢得一点点声誉,需要长期踏踏实实地扑下身子干,并且要认认真真地干。”市史志办编辑科科长黄学桂从事史志工作12年,在她的眼中,史志工作有其特殊性,要在做好政府职能部门常规工作的同时,每年还需要有年鉴、地情书这种实实在在的成果呈现出来。“它们的差错率是衡量其优劣和作者是否用心编纂的最佳量尺。”

  的确,无论是修志还是编鉴,都是跟史料文字打交道,没有扎根史志事业的决心、没有扎扎实实的作风是很难适应并出色做好史志工作的。市史志办地情科科长刘曙光表示:“史志工作主要与文字打交道,平时很清苦、辛苦,常年基本上默默无闻,公众关注度也不高,社会上一般认为很清闲,实际上多年来一直是活多、量大,一年到头挺忙碌的。每当看到史志办这些年积累的工作成果,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内心有一种成就感。”

  作为我市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志在展现发展成就、总结经验思路、展示东营形象、提供历史借鉴、彰显黄河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市历来非常重视地方史志工作,为史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一纳入、八到位”得到全面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史志办全面负责东营地方志的编修、建设地情网站、建设方志馆及方志资源开发运用等,全市史志系统作风优良,尤其在修志、编鉴等基础性工作中功夫下得实、下得深。仅拿编修地方志一项来说。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根本上讲,地方志记载的是一个地方人民的精神,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地方志志书编修工作是一项浩繁而标准高的工程,需要实现资料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目前,我市共启动两次市志编修工作。首轮《东营市志》编纂工作于2000年完成,第二轮《东营市志》(1996~2013)正在编纂当中,各县区两轮修志工作均已全部完成。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志编修,截至目前,东营市直已有44个单位累计出版市直部门(行业、单位)志47部;东营市5个县区累计出版县区部门(行业、单位)志160部;全市40个乡镇街道,累计出版乡镇(街道)志14部,另有12部乡镇(街道)志在编。另外基层志编修,还带动了村居志编修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出版村(居)志24部。

  为保证修志质量,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走访和案头工作。回忆起第一轮修志,刘曙光颇多感慨:“前期大家主动上门催稿、靠上指导服务,对初稿的质量进行了把关;在后期的集中攻坚阶段,我们延续超常规运作模式,采取‘大会战’的方式,上至单位主要领导,下到开车的司机,全员上阵,各尽其能,每天晚上在单位集中加班到九点半左右才回家,持续了大约六七个月,这个过程既时间长又非常辛苦。”

  在东营史志人的辛勤付出下,我市史志成果卓著——首部《东营市志》,于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出版的《东营年鉴》,在全省优秀年鉴评比中,连续六届(2005卷、2007卷、2009卷、2012卷、2014卷、2016卷)获得综合特等奖。其中,《东营年鉴》(2014)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一等地市级综合年鉴;东营市方志馆争取到20351平方米、概算投资1.6亿元的馆舍建设规模以及近八年来史志办获得27项之多的各种荣誉……这些成绩,足以说明东营史志人为之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东营史志正在以隽永自信的身姿,在新时期里谱写出史志事业的芬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玉青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