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8】找准突破口,“双招双引”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2019-02-02 10:05:00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张利波

  ■ 2018年全市共签约项目168个、签约金额2433亿元,在建项目278个。

  ■ 举办10场产业人才对接活动,邀请523名海内外专家来我市对接洽谈,签约合作项目64个。组团赴国外开展5批次引才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4个,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4家。

  ■ 当好“店小二”,对重点项目专人专班服务。当好“协调员”,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58次。当好“娘家人”,对100余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解决问题136个。

  

  “双招双引”是贯穿于经济工作始终的生命线,抓住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和主动权。

  2018年,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明确提出实现新时代东营的目标定位,要推进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环境打造、金融动能转换“四项重点工作”和五个“三年行动计划”。

  这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的目标定位,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启动实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全市“四项重点工作”和五个“三年行动计划”之一进行整体谋划,加快推进,着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聚集高端人才智力资源,积极培植新优势,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资料图)

  坚持高质量招引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是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

  去年九月底,首届山东儒商大会在济南召开。借助儒商大会平台,河口区积极推介资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与中智(泰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嘉德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就“河口区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该项目将形成累计投资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利税45亿元以上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

  这样大项目的落户,只是我市积极开展“走出去”围绕产业精准招商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按照高质量、精准化、专业化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打好组合拳,坚持“一把手”招商,突出专业化,借助外部资源,在全市建立“9+1”联动机制,并与各省市山东商会建立合作关系,聚焦央企、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招商,坚持高质量招引,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走出去招商4497批、1.64万人次,请进来接待客商5633批、2.57万人次,全年共签约项目168个、签约金额2433亿元,在建项目278个,积蓄了充足发展动能。

  

  招大引强新突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3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引进法液空、中国化工、中国一汽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引进亨通光电、正邦集团等中国500强投资项目4个;引进三峡集团、中国华电等央企投资项目9个。

  招新引优结硕果。围绕创新驱动,引进北航东营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德仕创新平台等一批创新性项目。围绕盘活资源,引进博世马勒汽车涡轮增压器总成、中车河口风电产业园等一批合资合作项目。围绕培育新动能,引进哈罗共享单车北方总部、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中国能源供应链互联网平台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强链补链增活力。引进投资180亿元的恒逸己内酰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投资160亿元的中能化工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实现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引进华侨城集团、鑫茂滨海航空小镇等项目,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层次水平。

  聚集高端人才资源

  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

  政府牵线,企业唱戏,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我市招才引智的重要方向。在利津县的牵线下,山东康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南京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吴有庭,在三氯蔗糖甜味剂合成技术上实现深度合作,联合研发申请国家专利1个,研发突破核心技术4项,使公司经济效益提升约20%。凭借人才、技术支撑,康宝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三氯蔗糖生产企业。

  

  (资料图)

  2018年,我市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招才引智步伐,切实抓好人才引进、集聚,优化人才发展服务环境,积极构筑人才高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走出去、请进来,广纳四海英才。2018年,我市积极对接高校院所,举办10场产业人才对接活动,邀请523名海内外专家来我市对接洽谈,签约合作项目64个。组团赴国外开展5批次引才活动,达成合作意向14个,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4家。随省“齐鲁之约”团组赴加拿大、美国、巴西开展招才引智,成功签约引进8名海外专家。实施“大学生百千万聚才计划”,举办2场“东营学子家乡行”、16场“名校名企直通车”人才招聘活动,吸引1.3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到我市就业创业。

  搭建平台,提升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力。新建山东理工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等6个院校地合作实体。推动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和现代农业技术系统集成与示范项目落地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筛选90个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平台载体进行专门指导、重点打造,加快创建国家级、省级平台。2018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创业平台50个。

  实施特色人才集聚项目,构筑人才高地。加快推进东营光谷未来城建设,打造全生态社区化人才智力集聚区。启动建设中国石油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油气能源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启动建设东营生态院士谷,打造院士引领、湿地生态为特色的产业人才集聚区。

  推进“三年行动计划”

  “双招双引”开创新局面

  无论是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还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都离不开“双招双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8年,我市启动实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实现新时代东营发展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推动东营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途径,努力增创东营发展新优势。

  去年引进的中国一汽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项目,市领导亲自推动,成立服务专班,从初次对接到签署合同,仅用4个月便在全国19个拟选址中脱颖而出,被一汽集团评价为史上最快的一次投资决策。

  

  (资料图)

  这样的“东营速度”离不开我市积极打造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为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我市完善政策措施,出台“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应激励政策,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考核,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同时,积极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当好“店小二”,建立项目推介库、资源库、政策库以及项目管理平台,对重点项目专人专班服务。当好“协调员”,实施多层次推进制度,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58次。当好“娘家人”,对100余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解决问题136个。

  “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吹响了我市高质量“双招双引”的号角,接下来就是比实在、拼实干、创实绩。全市上下将坚持一盘棋思想,突出以县区为主力、以园区为主战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招引方式,实现精准化专业化招引,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再掀“双招双引”热潮,全力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