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文洁 东营报道
2019年以来,东营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国办发〔2019〕24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紧紧围绕企业和劳动者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搭建多元化培训载体,力促单工种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技能培训齐头并进,取得了明显实效。
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13.79万人次
2019—2020年全市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13.79万人次(含以工代训6.6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培训2.6万人次,就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创业培训1.5万人次。2019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3.03万人次,完成省定任务的117.56%;2020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培训10.76万人次(含以工代训6.6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399%。
创新工作举措 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东营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经市政府同意将年度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市属开发区。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构建“大培训”工作机制;推动培训工作扩面。此外,联合市应急、退役军人、残联、民政、邮政等部门出台了行业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培训,不仅扩大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参训对象范围,而且改变了过去培训工作主要靠人社部门“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和运用各部门资源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打造渤海工匠学院 职工高端培养实现新提升
为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体制改革,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和层次质量,在省厅高度重视和大力指导支持下,东营市勇于创新,2020年6月依托东营市技师学院成立了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渤海工匠学院,填补了全市企业在职职工高端培养平台的空白,成为全省首家没有“围墙”开放式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工匠学院突出“三不要”“四不像”的职能定位,“三不要”即不纳入编制管理,不纳入预算管理,不设规格。“四不像”即不像普通技工院校以培养在校生为主,学院以培训企业在职职工为主;不像社会培训机构主要开展初级人才培训,学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不像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或差额管理,学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开放式办学;不像企业强调经济效益,学院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开展项目制培训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东营市充分利用项目制培训具有不受职业资格取证限制,组织方式灵活,实效性强等特点,大规模开展项目制培训。两年来全市共组织项目制培训100多期,培训人员5000多人。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开展企业定制化培训;围绕打造山东特色品牌、东营特色品牌,开展“鲁菜师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围绕新技术新业态开展培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在大闸蟹养殖、农作物种植、林果种植、蔬菜种植、编织、带货直播等行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围绕推进“双招双引”重点工作,开展“就选东营”大学生素质提升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吸引更多大学生人才优先选择到东营就业。
创新培训模式 精准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进“互联网+职业培训”。鼓励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两后生”、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政企共育”培训模式。采取人社部门主办、骨干企业承办、技师学院协办的模式,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行业特色,自主确定培训方向,自主设计培训课程,自主聘请培训师资,人社部门和技师学院跟班管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金蓝领”培训项目,采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实训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并拓展“金蓝领”培训层次和工种,有效增加了全市高层次技能人才供给。
推动以工代训政策落实 稳就业力度明显增强
为扎实推进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以工代训政策落实,2020年东营市精准发力,层层督导,落实责任。局主要领导专门召开工作视频调度会,明确以工代训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市县人社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宣讲政策。发挥学习强国、抖音APP、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业务工作群等新媒体及渠道作用,专门制作了政策宣传动画,在城区主要路口滚动播放,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真正了解政策、明白政策。优化业务流程,采取线上申报、线下提报的方式,加快审核和拨付进度。2020年共为全市381家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4275.68万元,稳定就业岗位6.6万个。
深化“内控外审”机制建设 专账资金使用安全更有保障
2018年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建立内控外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流程,查找风险点,明确风险防控措施,并根据日常业务事项办理情况,不断调整检验风险点设置及防控措施实效,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了专账资金使用风险防控体系。
另外,东营市出台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对培训时长、考勤纪律、跟班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培训合规,取得实效。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对弄虚作假、培训质量不高的培训机构取消备案资格。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