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2-01-24 14:21:39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李怀苹 张振 张佳松

  省黄三角农高区在建国内首条三代智能农机柔性总装与测试生产线

  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日,记者来到省黄三角农高区山东中科智能农业机械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刚到门口,就被一台高大的银灰色拖拉机所吸引。与平常所见不同,眼前的这台拖拉机没有驾驶位和方向盘,取而代之的是机器顶部竖立的几根天线。“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无人驾驶智能农机‘鸿鹄T150’,是国内首台200马力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张倩介绍。

  创新中心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农高区考察调研时智能农机无人化旋耕以及冬小麦播种作业的视频。当时,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陈海华和他的同事正远程操控2台“鸿鹄T30”及2台“鸿鹄T150”,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50亩地的旋耕和冬小麦的播种。

  在盐碱地上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一项国家级课题,而发展智能农机无疑可以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科技引擎”。与传统农机相比,智能农机效率高、成本低,作业过程中可以实现全过程无人驾驶,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以“鸿鹄”系列智能拖拉机为例,小马力的“鸿鹄T30”一小时可耕作5亩地左右,而大马力的“鸿鹄T150”一小时则能耕作15至20亩地,几十亩地只需一两个人就足够,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由于海水侵袭等原因,省黄三角农高区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而智能农机的发展对加快释放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海华介绍。当前,我国农机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代技术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世界农机龙头企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以美国凯恩斯公司2016年研制的全球第一台无人驾驶智能农机为标志,全球农机发展正在进入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农机体系的新时代。

  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技术体系,并在传统的燃油动力农机基础上发展电动智能农机产业,刻不容缓。

  从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超前布局,开展研发与智能装备创制,攻克了新一代智能农机专用控制系统、农机大数据平台、无人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智能农机技术体系,并研制了一系列样机,具备了产业化基础。2019年,中科院智能农机团队与省黄三角农高区联合成立山东中科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全面聚焦农机三代体系打造、制造与服务技术。

  创新中心内汇聚了中科院10个科研院所及6所高校4位院士领衔的120人的研发队伍,他们一方面对存量的柴油动力农机装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另一方面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清洁能源无人驾驶系列拖拉机,其中,“鸿鹄T150”拖拉机的研发填补了国内大马力清洁能源智能农机的空白。基于清洁能源开发的第三代农机在通过智能化装备精准、绿色、高效作业的同时,还能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助力绿色低碳生态农业发展。

  同时,创新中心还在积极探索建设智能时代“耕、种、管、收”全种植周期的无人化综合农事服务创新模式,目前已在省黄三角农高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成功应用。“通过这一探索,我们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下一步,准备立足省黄三角农高区面向全国进行商业化推广。”张倩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三角洲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农业开发,都有战略意义。总书记的到来,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把智能农机做得更好、更聪明、更强大。”陈海华说。当前,省黄三角农高区正在加紧建设新一代农机装备与服务智造园,设计了国内首条三代智能农机柔性总装与测试生产线,年产能不低于1000台。生产线的设备已经进场,技术人员正在做相关的调试工作,预计五月份建成投产。未来,从50马力到400马力不同型号的新一代智能农机将在这里实现量产,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 李怀苹 张振 见习记者 张佳松)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