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切嘱托 扛牢政治责任 东营市聚力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

2022-03-12 10:07:00 来源: 东营日报 作者: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强调。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资料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九曲黄河,蜿蜒万里,流经9省区,行程5400多公里来到东营,携带泥沙最后在入海口处沉积,造就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在这里,黄色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相互交融、碰撞。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奇”“特”“旷”“野”“新”的美学特征。

  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用系统的观念、生态的办法,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标杆。

  坚持高点定位 扎实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加快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制定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黄河口纳入其中并作为“十四五”期间优先设立名单,组建了局省双组长制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作出批示并到黄河三角洲进行调研,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纳入2021年度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研究政策文件,迅速展开各项前期工作。 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并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及《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加快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省政府,同意《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方案》,标志着黄河口国家公园从创建准备阶段进入创建实施阶段。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

  强化系统思维 统筹促进生态系统健康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系统科学保护,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坚持依法依规保护。颁布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湿地修复条例》等法规,为依法治区管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坚持“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以自然恢复为主,探索形成了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达到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开展了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和以贝类为主的水生生物恢复等工作,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鸟类从自然保护区设立初期的187种增加到371种。

  深化科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

  创新融合发展 推动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我市积极健全完善管理体系,探索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引导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社区转型发展,目前,已规划建设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刁口乡、孤岛镇、广利港社区等4处黄河口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探索鼓励企业、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投融资新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陆海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固碳研究,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助力实现碳中和。按照国家公园建设有关要求,突出教育、体验、游憩等功能,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研学教育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步,东营市将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推动黄河三角洲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努力打造世界陆海统筹型自然保护地典范、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标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地示范区。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