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张云举 见习记者 李旭茹 东营报道
“全国第一台摆旗人”“彩色沥青路面”“道路标志贴膜机”……一项项国家专利发明,全部出自东营广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宋良友之手,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0余载,他用匠心铺筑坦途,迎着朝霞上路,伴着日落暮归,他用创新智慧与一腔热血唱响“公路之歌”,为东营公路安全畅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路为伴 以路为家 二十余载甘于奉献
宋良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怀揣着科技梦,他致力于解决公路上的疑难杂症,常年奋战在检验室和公路施工现场,铸就了一条条高品质公路。
2022年,宋良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再一次用行动发扬了劳动精神,诠释劳动价值。“这份荣誉对于我来说是一份责任,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抚摸着沉甸甸的奖章挂在胸前,宋良友激动地说道。
宋良友是个爱琢磨的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论是向专家请教,还是自己翻阅资料,他总要彻底解决。一个雨夜,宋良友在各个施工路段开展日常的巡检工作,一位身穿雨衣,车流之中手拿红旗不停摇晃的人影吸引了宋良友的注意。上前一番询问后,宋良友得知该路段在施工后车道变窄,必须手摇红旗指挥交通,以提醒来往车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每次一有道路施工,总是需要人工摇旗指挥,工人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特别辛苦。”宋良友说道。
回来后,宋良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工人雨中摇旗的身影依旧在他脑海中萦绕。“能不能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摆脱人工摇旗,在不受时间与环境的限制下自动摇旗?”一个新路子在宋良友的脑海中擦出火花。说干就干,一张图纸一支笔,自动臂杆代替人工摇臂、太阳板安装摆脱蓄电局限性……一次次改装与实验,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动报警摇旗人”终于成型并试验成功。自此,全国第一台“人工摇旗手”就此诞生,并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施工路段,进一步降低人工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干什么?在宋良友这里,足以发明一款设备,获得一项专利。“在我眼中,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没有成功前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宋良友说道。
就这样,凭借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牛劲,还有一股无所畏惧的冲劲,宋良友一路前行,在公路事业上实现了自身价值。
抓住每一个创新灵感 他用发明创造铸就康庄大路
乍一看眼前这个瘦小身材,穿着朴实的普通男子,怎么也不能与他拥有100多项发明、研究专利搞科研的形象相匹配。
但随着采访的进一步深入,记者不由得被他“生为工匠,更为发明”的传奇故事所迷住。
“工作是干出来的,只要用心做,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儿!”这句简单朴素的话语成为了宋良友的工作指南。其中,在彩色沥青路面专利的批复中,报告曾6次被驳回,面对审核组一次次的质疑,宋良友依旧不气馁、不放弃,年复一年持续攻关,经历了四年的改进时间,为了能让审核组进一步了解彩色沥青路面的特殊用途,宋良友甚至不远千里独自驱车奔赴长沙,与专家当面交流做实验,为专家耐心讲解其中的原理,最终,这项发明成功获得了审核组成员的认可,专利才得以顺利批复。“尽管过程让我很疲惫,但临阵退缩不是我的风格,我坚信结果一定会让我惊喜。”宋良友说道。
生活工作中,宋良友亲切地被同事称呼为“宋发明”,他研究发明的“道路标志贴膜机”,使过去的手工贴膜变为机器贴膜,“以前5、6个人一天才贴200来平方,现在机器化运营,一个人操作就能贴1000多平方呢!”宋良友说道,比起人工贴膜,机器贴膜更不容易产生气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像这样“大用途”的发明专利,宋良友无时无刻不在研究探索着。日常工作中,宋良友更是收集了许多公路养护的资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各种机械的运用,有问题必解决。久而久之,宋良友不仅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还能出色地完成各类公路维修工作,成为同事们眼中称职的“宋发明”“公路全科医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多年来,宋良友先后获得齐鲁工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企业创新达人、东营市科技领军人才、东营金牌工匠、东营市发明创新人物、东营市优秀发明人奖、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东营市职工创新能手等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自己闪光的足迹。
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没有令人羡慕的职业光环,对宋良友来说,有的只是风吹日晒后黝黑的皮肤与辛勤劳作的双手,但让宋良友值得骄傲的是,在每一条承载远方的公路上,都会有像他一样沉默而热烈的“最美公路人”留下的汗水,坚实的背影与公路融为一体,这便是劳动者最美的姿态。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