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子昊 东营报道
当前,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东营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问需于企、精准施策,2019年在全市首家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制度实施前,高新区科技部门通过走访调研,把脉问诊,精准发现企业科技发展痛点: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匮乏,没有专业的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投入减少,专利申报少,项目申报质量低;聘用专业服务机构的意愿不高,没有真正从政策中得到实惠。针对上述痛点,高新区精准开方,创新性实施了“科技创新券”这一纾困惠企制度。
“今年我们打算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这五万元的科创券就是‘及时雨’,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创新成本,也让我们自主创新的动力更足了。”山东赛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俐明高兴地说,科技创新券的发放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撬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是政府送给企业最大的实惠。不仅是在这一家公司,制度实施首年,就对辖区内60家企业发放有效期2年的科创券共计480万元,倒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利用科创券向中介机构购买服务,中介完成委托事项办理后,持证明材料到高新区管委会将科创券兑现资金,实现了由“事后补贴”变为“事前资金引导”。
据了解,科创券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贯标、科技成果评价、研发平台申报等内容。有创新需求的企业选择中介机构和服务内容后,将科创券流转至中介,先行抵扣部分服务费用,完成服务事项后,持证明材料到高新区兑现资金。同时通过“企业+科技中介+银行+管委会”模式,缩短科创券兑现周期,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增强与企业的粘性。
“今年我们预计授权发明专利10件以上,这十万元科创券,更坚定了我们搞研发的信心。”山东万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瑶说。针对企业需求,高新区多次对科创券政策进行修订完善:2021年增加了发明专利受让、PCT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费等服务内容;2022年增加了省级人才工程申报服务内容,优化调整了科技成果评价、PCT专利申请补贴额度,适用对象新增了“新引进高企”……“科技创新券”这一惠企制度正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科技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制度的有力支撑下,高新区双创载体平台全面扩规。先后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1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孵化加速面积约1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50家。建成投用了高新区创业谷、科创小镇等5个科创载体建设。目前已拥有各类专利3000余项,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0余人,建成各类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8家。
制度实施三年以来,共发放创新资金3100余万元,惠及企业479家,申报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3个,知识产权贯标24项,科技成果评价39项,带动企业创新投入约4.5亿元。为园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注入新活力,也为加速各类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聚集,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