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党支部|黄河岸边的移民村

2022-06-30 15:18: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薪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薪源 东营报道

  1933年,一百余户来自梁山县东平湖的朴实农民来到了黄河岸边,东营市垦利街道六村几代人一步一个脚印,从当年的一无所有走到今天。

  六村党支部从1958年设立至今,共计11任党支部书记在这里挥洒过汗水、倾注过心血。他们大多是退伍军人出身。部队生涯使他们养成了看重效率、不畏艰难的习惯,也成为了一位位的合格党支部书记。

  起初刚迁来时,这里是一片荒地,100余户农民靠着从老家带来的干粮,一步一步从种高粱大豆到种水稻,从食不果腹到今天的树高林密。开始村民们种大豆高粱等农作物,但因为当地的土地大部分都是退海地,属于盐碱地质,所以产量不高,收成不好。当时的村书记便开始琢磨种水稻,起初村民们觉得种水稻也不会有什么很好的效果,书记力排众议,利用黄河水,改良水稻慢慢使其有了耐碱性。土地收成越来越高,产量越来越高,村民们的温饱问题也慢慢解决了。

  “因为村子离着县城和市区很近,年轻人们大多选择去城里闯一闯,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选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村里的老书记任有明说,“老人们年纪大了种不动了,年轻人全去城里打工了,所以地就变成了撂荒地。”当时村里的三位书记想要从老人手里将土地承包下来,“对于老人来说是好事,而且也不能让好好的地瞎了,就想以租赁的形式将土地转包出去。”但是老人们的思想便是,土地是自己的,谁也不想给。三位村书记便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吃饭的时候等着,在饭桌上一个一个谈。最终在经历了4个月的交涉,村中的居民终于接受了将土地承包出去。

  农村医疗一直是乡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垦利街道六村在发展初期也同样不例外,村民看病难始终是六村的老大难问题。为此,三位书记通过向区里打申请,联合乡镇卫生院,设立乡村诊所,由党支部出资,聘请乡村家庭医生。 并且免费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险。三位村书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终于将农村医疗这一“硬骨头”啃了下来。

  “坚持为村民办实事始终是我们的信条。”六村公选书记王曙光说,“村里以前都是土路,一下雨连最基本的交通都保证不了,而且排水也不好,没有排水沟,雨水根本排不出去。”2020年依靠东营市水务局协调移民资金约30万元对村内的中心路等220米混凝土道路、300米排水沟进行改造;协调街道统筹资金30万元完成650米混凝土道路改造;协调进行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投资65万元铺设完成排水管线2500米,安装排水沟盖板900米。自此以后,村里全换成了柏油马路,也有了排水沟。

  “我们在前两年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下,要继续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找思路、找方法,重点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村里的驻村书记丁鑫表示,将在以后的日子里,带领六村党支部33名党员一起攻坚克难,帮助村民种植金银花等中药材,增加整体经济收入,让垦利街道六村真正的走起来、富起来。

  带着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从1958年设立党支部至今,从最初的寥寥几名党员到如今的33名党员,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六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始终将“为村民办实事”记在心里;将重点工作抓在手里;将服务好村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为建设更好的六村而不断努力。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