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凯强 东营报道
2022年12月27日,陈必昌在东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聚焦动能转换,聚力推动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
突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要坚持“三个第一”,迭代升级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东营科教园区“两个创新中心”,聚力培育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三角农高区、东营高新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四个创新高地”,布局发展河口绿色新材料片区、垦利生物医药片区、广饶橡胶轮胎片区、利津特种材料片区“四个特色创新片区”,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加快打造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稀土催化研究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研发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50家、1400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创建自主品牌。着眼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认真落实和优化提升“人才新政40条”,新引进大学生3万人以上;发挥油地校融合优势,推动建立全国油气能源人才技术大市场;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人才发展友好型城市,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让各类人才在东营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突出链条经济。做细做实18条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实施中化集团山东化工原料基地、中金岭南有色金属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振华石化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华泰绿色智能综合一体化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巩固石化、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石油装备、造纸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实施玖德绿色新材料综合利用一体化、富海聚酯包装材料、新发药业全品类维生素生产基地、凤凰制药生物医药基地等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实施渤中海上风电E和G场址、东营财金辉阳能源渔光互补发电、国华能源海上光伏等项目,探索推进多元储能,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推进实施金雷科技、中国海装、上海电气等重点风电装备项目,加快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推进实施胜利石化总厂电解水制氢、储能锂电池电芯生产基地、中国商飞东营基地地面验证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突破锂电池、氢能、航空航天等产业。
突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产业数字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年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40个以上,力争打造10家“晨星工厂”。聚焦数字产业化,全面开展“工赋东营”行动,争创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个以上,新增接入“云帆”平台企业100家,推动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海克斯康赋智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增长20%左右。加快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建设。新建1700个5G基站,基本实现5G信号农村全覆盖。布局建设鲁北地区最大的算力中心,夯实数字经济算力底座。
突出文旅融合。按照“一园、一城、一廊、一带”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黄河口国家公园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文旅新城。加力开展文旅招商,推动一批重点 项目落地,打造文旅引爆点。整合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开展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等示范创建。加快推进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发展温泉休闲游。开展“沿着黄河来旅行”、“周末请上车”等系列主题活动,扩大旅游影响力。扎实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东营段)建设。推动设立黄河文化研究院,深入挖掘和传播黄河文化,高水平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