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纪事(24)| 成功企业家群像

2023-06-16 08:1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马宝涛

  黄河口纪事(24)| 成功企业家群像

  马宝涛

  我写的企业家们,名字多数在A股掌门人名单里,有的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最不起眼的,身家也以亿计。但我这里不写他们的钱财,因为那些已经人所共知,而他们所拥有的无形财富,对普通人而言,更具学习价值。

  先从长者李建华写起,他今年72岁,最大的财富是勤奋。广饶县大王公社造纸厂,李建华年少时卷起裤角下工地、装机器,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然后高歌猛进,于2000年创造东营市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如今,他已经把华泰集团做成全球新闻纸行业老大。

  “我每天早晨4点到4点半起床,几十年了,雷打不动。”交谈中,天天将日程精确到小时的李建华,让人全然感觉不到面前是一位七旬老人。睡觉不多,但他头脑清醒,三年前我们见过面,这次采访一眼就认出了我:“见过,见过,是吧?”有缘重逢,甚是欢快,从走廊见面,到接待室落座,再到一起参观党建室,直至送别,短短一个小时,老人兴致高涨,先后四次主动跟我握手。那张温润而柔软的大手,带着力量,也传递着热情。

  华泰生产车间,被同样温热的空气包裹。轰隆隆的纸机高速运转,70万吨铜板纸正在下线,巨大纸辊被源源不断地输送上轨道运纸车,奔赴全球各地。置身李建华缔造的纸业王国,让人心生震撼。

  还是那个大王公社,当年还曾拉起一支土方队。故事,被记录在东营市府前大街一座展馆里。

  那是1984年的冬天,有位社员推着一辆手推车,从大王公社三贤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出发,身后跟着十几个同乡,开始了他们的干事创业之旅。“大王公社土方队”一路开疆拓土,竟创造了无数行业样板:东营黄河大桥、青石关隧道、神仙沟挡潮闸、广利港地下管廊,无数个大块头土木工程名扬四方,其中不乏鲁班奖作品。今天,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他们,名字叫科达集团,由42家成员企业构成,掌门人刘锋杰,是一位“创二代”。

  从展馆乘坐高速电梯,瞬间就上到了19层。

  走进刘锋杰的办公室,南、东两面墙是落地窗,俯瞰城市主干道府前大街,静止的红花绿树,流动的车水马龙,不远处的清风湖尽收眼底,对岸的雪莲大剧院宛如一朵硕大的莲花,那也是他的杰作。

  从老板台后面走出来,刘锋杰脚蹬一双黑色千层底布鞋,这是一位80后富豪的办公室日常打扮,只有出门时才换上皮鞋。大道至简,朴素,蕴藏着养生的学问,还与刘锋杰的低调务实、不事张扬一脉相承。但他做事却是轰轰烈烈,业务版图遍布大江南北,所修建的济青高速、济聊高速、滨博高速,纵横交错,长虹贯天。

  另一位民营企业家张玉亮,业务版图已经拓展到160个国家和地区,身为全球轮胎50强企业华盛橡胶集团副董事长,正在接过父亲手里的家族企业接力棒。

  摆在张玉亮面前的轮胎制造,是一份传统产业。有人认为科技含量低,有人说它不环保,甚至被时代贴上了“双高”的标签。但所有人都不否认,只要路径正确,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创造更大辉煌。

  创新!秉持这样的核心理念,张玉亮仅用五年时间,就让企业脱胎换骨,从“传统”成为“高新”,国际顶尖赛车也用上了他的轮胎。有意思的是,企业管理事务繁忙,但张玉亮有个习惯,只要时间允许,常常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

  顾家的张玉亮,更是知识型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他研究生毕业,曾在政府部门当了八年公务员,如今心怀“国之大者”,打造“国货精品”,用自身经历告诉世人:新一代成功企业家不同于过去的“暴发户”,他们懂技术,会管理,有文化。

  脱胎于校办企业的胜华新材董事长郭天明,文化程度更高,拥有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头衔。儒雅而博学,是其鲜明标签,也因此赢得各界敬佩。他的办公室与其他管理人员一般大,只有20平左右,一张宽达两米的白板,占去不少地方,也透出教室的韵味。说到关键处,郭天明手里会变戏法似地多出一支记号笔,起身在白板上写出各种化学式,让你听得更准确。

  知识改变世界。这,是做学问的思维,更是办企业的命门。胜华新材在郭天明带领下,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第一股,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同时提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溶质、添加剂产品的全产业链公司。放眼全球,每1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就有3辆车的电池材料来自这里。

  像郭天明一样,为人谦虚,高度自律,专心专注,是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征。而李志宏的专注,竟被上升为高于一切的信条。

  广域科技公司前身是胜利油田电力管理总公司的一个部门,1999年分立为企业时,局域网刚刚起步。带着宽广胸怀,李志宏给企业起名“广域”。24年来,身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宏发现,市场越大分工越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不同的追求目标,有些企业想做得强,有些企业想做得广,李志宏“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追风口、不挣快钱,只在专业领域做精做深,从而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努力把一个技术做到极致,远胜于做千万个不精之技术。”这是李志宏发展壮大广域公司的不二法门。

  心无旁骛攻主业,并非否定聚环成链。山东金岭集团总裁赵栋,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从最初的盐化工,到如今将盐化工和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有效对接,金岭集团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上下游循环产业链,并不断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他们是全国最大的甲烷氯化物生产厂家;企业现拥有总资产超过百亿元,其家族频登胡润富豪榜。

  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校验和砥砺企业家精神的标准。赵栋最认可的企业家精神,是诚信。

  走进金岭集团办公大楼,沿楼梯而上,随处可见“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衰”的标语。十几年来,“诚信”已然成为赵栋、成为金岭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内核。

  不仅对产品质量,在内部管理上亦然,从而换来员工追随。作为身处北方县城的一家民营企业,金岭集团共有员工6000余人,有的工龄与企业同岁,人员流失量极小。许多当地群众世代以身为金岭人而自豪,也心生踏实。就业乃民生之本,加之赵栋在养老、环保、助残、教育等公益慈善事业屡有作为,替国家分忧不少。

  沈美庆所掌舵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关系国家战略安全。进入这家企业,见到沈美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停车场在院门外,大门、楼门、走廊门,在重重门禁后面,有一个由10位院士、4位教授,以及一众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这些栋梁之材,引领着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重点突破着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着企业骨干科技人才,实现着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这里的每一道门都不会轻易开启。作为高水平专家型企业家,严谨、惜时、敬业的沈美庆依旧感觉“车水马龙”,因为他和他的团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的造访难免使其分心散神,但为了获得外界理解与支持,他依旧接受了约访,还客气地起身倒茶,并让秘书端来水果。办公桌对面、沙发后墙上,没有字画,也没有企业挂图,只有一面显示屏。沈美庆手持遥控器,一边切换画面一边讲解:稀土汽车催化产业园的终端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内外重要的发动机主机生产厂商,初期立足山东,中期辐射全国,远期借船出海、走向世界,推动实现“做大做强中国稀土催化产业、保障汽车产业链安全、创新体制机制的探索与试点、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

  ……

  4点钟起床、爱穿千层底、自己接孩子、习惯写板书、不想见客人,成功的现代企业家身上,各有各的特点。平凡如何成就伟大?随意拿出哪一条,都是一篇励志故事。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