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时评丨立足盐碱地特色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3-09-24 20: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彦涵

  【开栏的话】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是胜利油田所在地,1983年10月建市以来,东营市的建设者们怀揣梦想、埋头苦干,创新实践,创造了盐碱滩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在东营开设网络评论品牌栏目《绿洲时评》,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东营好声音,汇聚东营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大众网评论员 李彦涵

  9月23日,东营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广饶县举办,本届丰收节主题为“庆丰收·促和美”,活动现场设置了各县区现代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成果展、广饶县特色农品展、非遗手造特色展等展区,宣布了第十七批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和东营市“最美乡村巾帼致富带头人名单”,并现场进行了主题文艺演出。

  仓廪实,天下安。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自古就对粮食有着极高的重视程度。自2018年设立农民丰收节以来,该节日成为了我国新的重要的农事活动,增加了农耕文化的新内涵,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粮食安全,时刻牢记“国之大者”。近年来,东营主动担当国家战略使命,立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特色,筑牢粮食根基,全力答好特色农业答卷,为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东营力量。

  筑牢粮食根基,要搞明白“种什么地”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满足国民对农产品不断提高的需求,我国现有的耕地已接近承载力极限。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大环境下,我国耕地总量呈现减少趋势,但国民粮食消费却持续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要在本不适合种植的土地上“做文章”,让其变成丰收的沃土,减轻粮食压力。作为盐碱地“大户”,多年来东营一直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盐适种、生态优先、用养结合、提质增效”的可借鉴、可复制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路子,为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与科学利用做出了示范。自1983年建市以来,新增耕地面积60万亩,近10年间粮食产量增加了13亿斤,过去的“不毛地”成为现在的“新粮仓”。

  筑牢粮食根基,要搞明白“怎么种地”问题。“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要筑牢粮食根基,就要把“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现代农业插上自立自强的科技翅膀,针对本区域特定耕地大力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行动,让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使农业生产的活力得以充分释放,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中的关键一环,东营因地制宜,通过科技的力量合力改良和品种选育,不断在种子研发上发力,从原来的改变盐碱地适应种子,到现在的让种子适应盐碱地,积极探索由传统的田间筛选和杂交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的转变,开展一系列耐盐碱植物种源科技攻关,培育优质新品种,给东营盐碱地作物种植带来越来越丰富的选择。

  筑牢粮食根基,要搞明白“谁来种地”问题。农民是种地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筑牢粮食根基、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这就需要将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和提高农民粮食收益相统一,健全农民种粮保障机制,优化种粮收入补贴政策,实施种粮补贴、奖励等一系列措施,将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激发农民生产动力。真正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完善收益保障的相关政策和工具,给种粮户吃上“定心丸”,粮食安全“压舱石”将越筑越牢。

  千里沃土麦飘香,笑看丰收谷满仓。只要我们把筑牢粮食根基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丰收的喜悦就会越来越足。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