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赵静 东营报道
11月3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东营市“加强特殊群体救助”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东营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新林,东营市残联教育就业部负责人、四级调研员高松竹,东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主任张玉刚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连续三年将“特殊群体救助工程”列入市级民生实事。东营市残联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制定了《东营市2023年“加强特殊群体救助”项目实施方案》,列明工作内容,明确目标任务。2023年东营市“加强特殊群体救助”民生实事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全市有康复需求且在定点机构内接受康复训练的0—17岁残疾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补助和送训补贴,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水平;扶持41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发展,为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志愿服务、交流互助等一体化规范服务。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效,市县两级残联分别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调度,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推进落实,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水平实现新提升
制定印发了《东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动员会议。各定点康复机构按照“十项提升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和工作措施,为全面提升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定点康复机构“飞行检查”和“动态管理”制度。“飞行检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重点检查定点机构有无违规、造假等行为,现场列出问题清单,出具《“飞行检查”整改通知书》25份,要求限期整改,助推残疾儿童定点机构“抓规范、提质量、上水平”。积极推进三家未达标机构资质办理工作,我市18家定点康复机构已全部取得相应教育或医疗资质;加强康复专业人才建设,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共开展了七期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能人员培训班,采取笔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为考核合格的参训人员颁发“全市残疾儿童专业技术人员结业证书”,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258名康复技能人员参加培训,有效提升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为残疾儿童享受更加精准的康复服务提供了条件。10月30日,在全省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能擂台赛上,我市代表队取得团体第二名、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四是强化政策落实。严格落实《东营市实施<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细则》文件要求,对年康复训练时长达到170天残疾儿童给予1.5万元训练补助和0.3万元送训补贴。
截至目前,全市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救助残疾儿童1165名,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率达到100%。
“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实现“如康家园”乡镇(街道)全覆盖,成功探索了“就业+”企业引领、“党建+”社区服务、“医疗+”医院融合、“康复+”机构升级、“养老+”康养结合五类建设模式,2023年全市新建成6处“如康家园”,建设总规模达42处,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其中8处被省残联评为省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库。考察引进了21个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的辅助性就业项目,编制了《东营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库入库项目汇编》,为230余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探索开展星级评定工作。在河口区、利津县组织开展了“如康家园”星级评定试点工作,根据“如康家园”星级评定和服务开展情况,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如康家园”全面可持续发展;落实《东营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扶持管理办法》。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10万元用于扶持“如康家园”发展,为1200余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和社区康复服务,使残疾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了基本助残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东营市残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特殊群体救助工作,聚焦残疾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问题,健全制度机制,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强化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建设实施方案》中“十个提升”的标准要求,突出特色、查漏补缺,积极争创“省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技能比赛,努力在全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探索完善“如康家园”长效运营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不断完善对机构的“输血”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市场化运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提高“如康家园”自我运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增强机构自身“造血”功能。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精准定位残疾群众“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突出“如康家园”品牌建设,打造残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服务机构,不断增加服务人数,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真正解决残疾群众“一站式”服务需求;不断充实完善“如康家园”服务内容,指导“如康家园”运营机构根据残疾人需求和场地、配套设施等条件,采取“3+N”的方式,在开展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3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需求提供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志愿助残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不断拓展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人员素质,满足残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残疾群众幸福指数。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