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红色旅游,带动产业融合-淄博马鞍山旅游区一览

2020-06-29 14:35:1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瑞雪 东营报道

  近年来,淄博马鞍山旅游区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促进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了地域产业融合,收到积极的效果。

  马鞍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618米,是一处由雄伟山峦和抗日遗址组成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一处由齐长城遗址组成的国家文化公园,目前是国家AAA级旅游区,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0余万人。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九日至十日,日伪军对鲁中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后,途径淄河的一千多日寇、伪军突然包围了马鞍山,守山的八路军伤病员及家属只有30余人,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没有被日伪军所吓倒,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一一五师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同志的亲自指挥,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我军将士凭借马鞍山天险和与敌血战到底,誓与马鞍山共存亡的民族英雄气概,用仅有的少量弹药和胸墙、石块顽强拼搏,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激战,击毙敌师团参谋长一名及敌官兵一百余人,我八路军伤病员、家属、王凤麟等27名同志,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有的为了不当俘虏,纵身跳下悬崖,为国捐躯,威震敌胆,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表现了民族英勇不屈的崇高品德和不可征服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英雄篇章,正如“马鞍山抗日烈士赞”中写的那样“奇男儿守空山,频将敌伪截断,飞机大炮山可撼,壮士英风不变。深知军械悬殊,浴血运石仍抗战,抛头颅使敌为惊服,这气节教人民敬念,山或崩,石或烂,烈士精神终古焕。”

  为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弘扬革命烈士的民族精神,历届党委、政府,积极打造马鞍山纪念性建筑,以此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一九四五年七月,原博山县人民政府在马鞍山建立“气壮山河”纪念碑一座,有鲁中区专员徐化鲁“气壮山河”题词,博山县县长毛梓材的“马鞍山抗日烈士赞”,马鞍山烈士名单,纪念马鞍山抗日保卫战的碑文,山上存有守山掩体、抗战指挥所、石碾,在石岩上人工凿畜水的旱井、旱池等许多战斗遗迹得到完好的保存。

  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1977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16年被确定为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由淄川区党的建设领导小组授牌命名为第一批13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之一。该基地建设有马鞍山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抗战纪念馆、抗战纪念碑等纪念设施以及抗战遗址,可以开展党性教育、革命历史教育、国防教育等党史党性教育。该基地依托淄川区委党校,师资力量雄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党性教育、研学培训等活动。

  2017年以来,淄博马鞍山旅游区充分利用马鞍山的自然景观和抗日要素,大力开展红色旅游,发展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淄博市乃至山东和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红色旅游开发和运作上,强化爱国主义创新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抗日遗址资源,精心设计红色教育课程,重温马鞍山战斗英雄事迹,重走抗战路,瞻仰马鞍山革命纪念堂,参观抗战纪念馆和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上微党课,参观抗日遗址等,聘请淄川党校讲师现场教学。转变经营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主动与全市学校、机关、村居联系,每年发送近千封“邀请函”,积极发展合作关系,在马鞍山设立“教学点”、“社会实践课”、“研学基地”、“红色教育课堂”等,不断积累和壮大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群体,受教育面逐年扩大。

  结合时下形势,做好英雄精神的传递。组织“体验红色旅游,感受英雄力量”、“致礼最美逆行者”等系列活动,加强人们理想信念教育。今年年初,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旅游区率先在全市提出“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倡仪;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村居、社区抗击肺炎志愿者;是全市第一家邀请“援鄂医务工作者”来旅游区做事迹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一致称赞企业“有情怀,有担当”。这种开放式党员组织生活学习模式,形式新颖,生动形象,受到广大机关、单位、村居欢迎和上级组织部门肯定,截至到目前已接待活动10万余人。

  开展旅游要素融合,助推地域脱贫攻坚。旅游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三年来,相继在当地太河镇东石门村、小口头村、前怀村招工近百人,其中包括部分贫困户、残疾人,提供了五十余个工作岗位,景区按时发放工资,今年景区收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也没有拖欠员工的工资,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坚定了脱贫奔康的信心。旅游区在教育广场的西侧建有农产品销售点,利用“快手”、“抖音”等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帮助村民做宣传,跑销路,附近村民不跑远路进城,就可以把自家的瓜果桃李等城里人喜爱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不仅鼓起了自己的腰包得到了实惠,也为城里人提供了方便。

  全力打造“马鞍山”农业品牌,与当地农民合作,对小米、花椒、山楂、猕猴桃等农产品进行包装,景区负责收购包销,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把当地的种植户和产品,集中到景区的旗下,并不断壮大,实行抱团发展,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旅游区与当地的东石门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利用其在马鞍山下的千亩果园,建立“马鞍山采摘基地”,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之余,还可以体验田园风光和采摘的乐趣。利用“全国矿泉水之乡”的品牌资源,峨庄多星矿泉水公司合作,生产“马鞍山”牌470ml小瓶装优质饮用水,年销5万余瓶,满足景区游客需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