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5 11:01: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朱玉玲摸着刘伟栋的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一名献血英雄,6年来,义务献血4万多毫升;当他母亲患癌症住进医院时,好心的各界民众自发前去看望、陪护,把爱传递给英雄的母亲。
2月24日上午,元宵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号楼16层29号病房,房间里挤满了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房间的窗户上挂着两个硕大的“福”字,几束鲜花摆在病床的两端。
“阿姨,祝您早日康复!”
“朱老师,这是专门给您做的元宵,您尝尝!”
看着眼前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听着那一句句祝福的话,躺在病床上的朱玉玲被幸福包围着:“谢谢,谢谢你们!今年是我过的最热闹的一个元宵节!”
今年55岁的朱玉玲,是郑州铁路局材料总厂的退休职工。正月初四,感到身体不适的她到医院检查,被诊断患上胆管细胞癌。因为所检查的医院没有条件做手术,她被紧急转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玉玲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献血英雄的母亲。她的儿子刘伟栋,是郑州机务段一名火车司机,从2006年至今,刘伟栋共献血42100毫升,相当于自身的血液换过7次还多,被誉为“献血英雄”。2010年,他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及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应该说,刘伟栋走上义务献血的道路,与母亲的影响分不开。
“玉玲是有名的热心肠,不管是同事、朋友还是邻居,谁家有事,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她的邻居赵爱枝钦佩地说,“2008年退休后,她就俨然成了我们小区的‘志愿者’。”
赵爱枝向记者说,去年5月,邻居家生小孩,年轻夫妇没有经验向她求助。朱玉玲就像自己添孙子一样,在医院忙活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产妇和孩子一切稳定了她才回家休息。
刘伟栋也清楚地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单位组织义务献血,母亲第一个挽起袖子献了血。
他上初中时,偶然见到一副无偿献血宣传扑克,可是当他按扑克牌上的地址找到献血的地方时,他却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
2006年,刘伟栋到郑州机务段工作的第二年,终于注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红十字志愿者”。当年9月5日,他的热血第一次被抽出体外,用于治病救人。
从那时起,刘伟栋基本上卡着献血间隔时间的“下限”,每隔28天就去献一次成分血,半年献全血。刘伟栋献血基本都是选跑车回来歇大班的头一天,退勤后家也不回,直接到血液中心采血。省血液中心的地址,对他来说,和家的地址一样熟悉。
朱玉玲得知儿子献血后,大力支持,一有机会就给刘伟栋做好吃的滋补身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