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与抗感冒药

2014-08-21 17:14:00    作者:李欣 贺德勇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抗感冒药
[提要]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是众多治疗感冒及镇痛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最常见成分之一,因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无抗血小板作用而被广泛使用。
    大众网东营8月21日讯 (记者 李欣 通讯员 贺德勇)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是众多治疗感冒及镇痛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最常见成分之一,因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无抗血小板作用而被广泛使用。在我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及复方(包括中、西药复方)制剂,获得国家批准文号的有1323种,如市场上常见的白加黑、百服宁、日夜百服宁、速效伤风胶囊、快克、可立克等。 
    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毒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饮酒史、有无肝功能不全、营养状况、合并用药,以及并发症等诸多因素。可因药物的固有毒性引起,也可因用药者的特异性体质导致。故建议最大的“安全”剂量是24小时内成人4g,儿童60 mg。该药是典型的剂量依赖型肝毒性药物,没有确切的导致肝损害的阈剂量。该药对肝脏可以造成损害的单一剂量个体差异很大。当成人一次服用剂量超过7-10g,或儿童按照体重计算超过150 mg可以导致严重的肝细胞坏死。致死剂量一般为15-25g,如果服用的剂量超过15g (大于200 mg)则有80%的人出现严重肝损害和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代谢物质,即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它的毒性较大,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如果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过大,或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减少时,致使这一毒性较大的中间代谢产物与其他重要的大分子结合,就会出现肝损害。具体分析如下:
    1、超量服用,导致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产生量短时间内突然增大。临床发现,短期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是暴发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与对乙酰氨基酚争夺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饮酒。过量饮酒时可以耗竭体内的谷胱甘肽,增加对乙酰氨基酚肝脏损害的风险。 
    ?葡萄柚。研究发现,葡萄柚的成分能与近40 种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相互作用,可降低这些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滞留时间延长,类似于过量服药一样,致使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食用葡萄柚或葡萄柚汁。 
    ?某些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对乙酰氨基酚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时,可使自身或对方药物疗效增强或毒性增加的风险。不能与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的药物,如与巴比妥类,及其他抗痉挛药物同服时,可增加肝毒性反应的危险;与抗凝血药物合用时,可提高抗凝药的作用;与氯霉素合用时,可使氯霉素半衰期延长,导致其毒性增加;与齐多夫定合用时,也会增加其毒性反应。 
    不良的用药方式,如缩短给药间隔时间、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同时使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品,以及用药期间饮酒,均能增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风险。 
    建议: 
    1、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5-7天左右多可自愈。因此,别着急,不能病急乱服药。 
    2、多喝水。如果没有发高热等明显不适症状,则注意多休息,多喝开水,多吃些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等待感冒自愈即可;如果高热,或乏力等症状明显,则可适当服用感冒药。服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包括成分、剂量、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相互作用等。 
    3、不能拖,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需及时就诊。 
    4、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乏力、厌油、巩膜皮肤黄染、肝区不适或肝功能异常,应警惕药物所致肝损害,需及时就诊。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