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疼痛注射治疗的机制

2015-04-17 11:03:00    作者:葛维鹏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疼痛注射治疗;机制;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中枢可塑性改变
[提要]疼痛科门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就是注射治疗,即将局麻药和少量糖皮质激素注射至疼痛部位或引起疼痛的部位,起到止痛的目的,有大量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疼痛科门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就是注射治疗,即将局麻药和少量糖皮质激素注射至疼痛部位或引起疼痛的部位,起到止痛的目的,有大量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根本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局部麻醉药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来阻断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由于传导痛觉的C纤维髓鞘比较薄,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二、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局部注射的药物阻断了或干扰了疼痛的局部环境。这种缠身疼痛的局部环境在过去被称为“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表现为疼痛--肌紧张或小血管平滑肌痉挛--疼痛加重。神经阻滞疗法可切断这一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因局部缺血而导致组织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形成多种致痛物质(P物质等),该物质又作用于感觉神经,加重疼痛。
    三、改善血液循环:交感神经阻滞可有效的改善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如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雷诺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疾病,都要首先保证血流通畅,这对其他慢性顽固性疼痛的镇痛和病灶修复也至关重要。
    四、消除炎症作用:很多慢性疼痛的实质是慢性炎症,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的目的也是消除炎症进而减轻疼痛,局部注射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混合液,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糖皮质激素是公认的最有效的消炎药。
    五、减轻和预防疼痛中枢可塑性改变:临床上遇到一些顽固性疼痛患者,即使进行了神经丛毁损术,也不能完全缓解疼痛,这就是所谓的中枢致敏现象,由于疼痛信号的不断刺激,中枢的可塑性已经发生改变,这种疼痛通过阻断外周疼痛信号传入已经无法很好的控制疼痛,治疗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就需要我们在疼痛的急性期就很好的控制疼痛,避免中枢可塑性改变。如带状疱疹在急性期(1月之内)做皮损区的止痛治疗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中枢性致敏的产生机制是C神经纤维持续传入伤害性信息时,促使脊髓背角细胞的活性增加,对末梢刺激的反应增强。神经肽(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生长抑素等)与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释放入背角,使其兴奋性发生改变,失去抑制机制,从而在没有进一步伤害性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继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疼痛区域扩大等。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