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近日,一家面积不大,招牌“绿意盎然”的特殊店面落地黄三角农高区中心商圈,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关注。这家店名为“盐碱地农产品体验店”,是自黄三角国家农高区设立以来,首家实现与居民“零距离”的盐碱地农产品体验店网点。
该体验店的主要负责人东营市中天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振东介绍,该店是今年11月下旬新筹备开业的;店内目前主要陈列并销售航天黑小麦、航天大豆、航天大米和航天黑花生四种农产品,所用的农品原料均成长于黄三角农高区当地的盐碱地试验田内,而其原种几乎都“上天走过一遭”,均来自航天搭载育种。
“我们目前主要培育的大豆品种东航D-95已在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试验田内种植三年,累计种植超3000亩。”靳振东说,航天工程育种技术是一种区别于转基因,需要通过外源基因转入的育种技术,较传统育种方式而言,航天育种技术能在相对短时间内诱变、创造大批变异品种,但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诱变、变异和新品种的筛选。
航天大豆“东航D-95”便是航天搭载育种优中选优的品系之一。该品系已连续两年取得了亩产445斤的稳定高产成绩,不仅产量高,还具有性状稳定、抗逆性强、耐盐等特点;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1.7%,由它制成的豆制品口感香醇浓郁,口感极佳,尤受当地顾客的欢迎。
航天大豆的高产特性,为国家粮食战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是近年来,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从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生长,到选育耐盐碱新品种适应盐碱地种植;转变育种理念,通过种源创新改变荒滩面貌。
靳振东介绍,自己从2003年开始进军育种行业以来,致力于对航天搭载的多个品种优中选优,服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大豆育种研发是我们的重点研究方向。”靳振东说,之所以坚持在盐碱地上采用航天育种,是希望践行“转变育种理念,以种源创新改变荒滩面貌”的理念,为盐碱地农业插上航天科技的翅膀,让这种模式和航天品种更好地推广应用到全国盐碱地范围内,也让产自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盐碱地里的农产品走向全国。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