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姜东:师法自然 以艺为乐

2019-03-18 14:42:00 来源: 大众网潍坊·海报新闻 作者: 张平

  第一次看到姜东老师的山水画作,就被那淋漓清雅的墨韵感染、吸引,仿佛突破了平面的张力,冲击着人的视觉。在他的笔下,千岩万壑,层峦叠嶂,行云流淌,林木苍郁,瀑布壮丽,小河潺潺,气势雄浑又不失生活气息,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感觉。

  姜东,山东海阳市人,现居青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外联部主任、中国画“心象写意”画家组组长,是位极富创新精神和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山水画家。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姜东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与众多书画名家不同,姜东没有名师指点,全靠着爱好支撑,在书画海洋里摸爬滚打,方取得如今的成就。

  姜东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师,他的朋友中不乏美术老师,因为他们,姜东开始接触一个奇妙的绘画世界。看到邻村的姜老师将伟人像画的惟妙惟肖,姜东觉得很神奇,非常崇拜他,经常跟在他身边看他画画。看到邻居赵老师为儿子用蜡笔画的“小兔拔萝卜”,姜东很羡慕,花了五分钱买了一盒蜡笔,比照着画。“当时七岁,那是我第一次画画,可惜只画了萝卜没画成兔子。”自此,姜东开始摸索着画画,没有老师教,就从小人书上、从课本上描摹插图。在学校里,他画黑板报,收获了一批“粉丝”;课余时间,他用油漆在玻璃上画画、在影壁墙上画画,成为附近有名的“小画家”。

  18岁那年,姜东携笔从戎,自此,青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从海阳到青州,绘画与他结伴而行。进入部队后,训练之余,姜东“承包”了部队里的黑板报、宣传栏,由于表现突出,部队首长两次推荐他到专业院校学习深造。1986年10月——1988年7月,他被推荐到济南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前身)学习,除了学习工艺美术,还接触了素描、水彩、水粉等。1988年,回到部队后不长时间,他又到青州画院专门学习中国画。这两次学习,对姜东而言意义重大,可谓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两次学习,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美术相关知识。如果没有这两次学习,我恐怕不会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而部队对我的帮助远不止这些。”

  那几年的军旅生涯在姜东身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让他对祖国的山山水水有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情结,并升华到了一个特别的高度。“经历过战争的人,才更知道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美!我总想把这些美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的看到,让大家去珍惜。”而军人的豪迈与爽朗也深深地影响着姜东的创作,终成一家之风。

  30多年来,姜东始终坚持着写生——创新的艺术道路,笔耕不辍。这些年来,姜东一直把写生作为绘画的必修课,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并不急于落笔,而是细心观察,用心体味自然之美,而后把能激起创作热情、具有特征的景物画下来。及至灵感迸发时,即兴创作,提笔挥毫,一气呵成,意在笔先,境随笔生。

  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姜东多次提到,他的作品,无论是丈六巨幅,还是斗方小品,都讲求“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确,观姜东的画,全图浑然一体,布局巧妙,敷色考究,他把“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和谐美讲求到了极致。在他笔下,树木高低错落、姿态万千,大树小树,点树勾树,墨树色树,或露或藏,或明或隐,与周边的山石浑然一体……草、木,山、水,云、石,自然交融,意境悠远,总令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姜东一贯埋头作画、低调做人,近几年才声名突起。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被多家媒体刊宣,得到了同行和中外友人的好评。2015年,他参加全军和中国美协主办的《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皖南月色》获奖;2016年,作品《云起太行》入选《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7年,作品《犯我中华虽远必诛》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并获奖;2017年,作品《苗乡春绿》入选《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当谈到画作的市场问题时,姜东直言,从古到今,画家和市场是有联系的。画家尤其是职业画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需要生活,需要卖画,作品多多少少融入一些商品需要的色彩也是必然的。但是作品的艺术质量很重要。他认为,一件作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本身的艺术质量——有没有一定的内涵、有没有高超的技艺、有没有独树一帜的风格,这都是市场检验的标准。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喜欢画画,才有了现在的姜东。即使如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书画艺术殿堂里,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美的梦要追。将来,我就踏实画自己的画,呈现给人们更好的作品。”姜东对自己的创作认识很清醒:一方面要在笔墨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而且这二者缺一不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