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07:17:00 来源:澎湃新闻网 我要评论
11月4日晚上,恰逢周末,万先生和三五好友在上海静安区中华新路的一家餐馆聚餐,点了一道“油炸蚂蚱”(俗称蝗虫),没想到万先生咬了一口,就发现不对劲,“咽部有异物感、口唇发麻。”苏醒过来的万先生回忆说,他当场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全身皮肤潮红,意识逐渐模糊。同行者中有一位医生朋友,眼看症状危险,立刻搀扶着他驱车送往就近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
接诊的两名医生曹华和潘慧介绍,送到医院急诊科时,患者的血压已下降到62/47mmHg,神志不清,情况非常危急。结合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朋友们带来的一包蚂蚱,诊断其为过敏性休克。
在该院急诊科陈艳清主任的指挥下,多名医护人员配合立刻对患者进行了紧急救治,开放静脉、大量补液、静脉注射激素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抗休克治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万先生的血压才逐渐回升,病情逐渐稳定。
医生提醒:食用昆虫需慎重
澎湃新闻从患者处了解到,当晚席间几位朋友都有食用油炸蚱蜢,都没有出现类似症状。万先生很困惑,自己40多岁,身体很棒,平时也不是过敏体质,饮食也没有忌口,怎么会吃了一口蚂蚱,就出现这种情况呢?
接诊的急诊科潘慧医生解释,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常见食物为牛奶、黄豆、花生、蛋、鱼以及甲壳类、海鲜等。蚂蚱、知了等昆虫也富含高蛋白,但是由于虫类的食用人群较少,病例也比较少。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昆虫类食品走上餐桌,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当心,昆虫所含的异种蛋白,较肉蛋奶更易引发过敏。
该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艳清提醒,在食用虫类时一定要慎重,特别是有过蛋白质过敏病史的市民,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立刻就近送往正规医院治疗。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