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五四精神的理解和继承 东营青年人这样说

2019-05-03 10:30:00 来源: 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作者: 闫雯雯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无数青年学子怀揣满腔热血,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汇聚成推动国家前进的强大力量;100年后的今天,在和平与繁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精神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五四”前夕,《黄河口晚刊》记者采访了我市八位不同行业、年龄、生活背景的先模人物,请他们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畅谈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和继承。

   全国劳动模范、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处张金海:

   青年人要有闯劲儿 为圆梦奋斗不止

   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此,我市“环卫战线上的发明家”、东营市市容环境卫生处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张金海颇有感触。对于新时代如何践行五四精神,他认为:“青年人要有进取精神,有闯劲儿和想象力,不怕吃苦,身体力行,激发自己的活力和潜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金海在环卫一线工作26年来潜心钻研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先后实施技术革新和改造项目60余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研发的公厕节水装置等在全市广泛应用,研发的全自动红外感应便池冲洗装置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全国劳动模范、全省道德模范、山东省职工十大发明家……一项项国家级、省级荣誉记录了他的青春奋斗之路。今年50岁的他,仍然没有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正在进行“多功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装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青年时期的努力和积累。”在部队的5年,张金海注重自我积累,自学了无线电知识;工作后从事电工工作。这些都为他开展技术创新打下了基础。

   张金海通过创新工作室,培养了30余名技术人员,累计为3万多名青年人传授创新理念和经验。“有了梦想,青年人只有付诸行动,不断努力和争取,才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记者 李红佳 实习生 李安然)

   山东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张惠:

   7000余小时志愿服务中的小善大爱

   说起张惠,可能很多市民对他都不陌生,他是山东省第六届道德模范,自2010年10月开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来,志愿服务时间已有7000余小时。“小善大爱”是他的志愿服务网名,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逐渐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份责任和一项事业。

   “很多人问我,干了9年公益,没有工资奖金,没有好处,为什么这么执着?这是因为我喜欢,而且,那些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已经都在我心里了,那份信任和亲情,那份责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张惠笑着说,在这些年的公益活动中,自己帮助了他人,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也带给他满满的感动。

   张惠戏称自己尽管已过不惑之年,却始终有一颗不安分、年轻的心。“帮助他人,需要诚实、进步、积极,需要真善美、相爱互助,这些都是五四精神的体现。从助老敬老,到助残助学,再到精准扶贫,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应该有份责任和担当。”张惠这样说。

   “不管多大年龄,不论能力大小,我们都应该积极向上、多学习、多进步,发挥个人的引领作用,树立新时代文明的形象。”这是张惠给自己青春的注解。

  (记者 徐燕)

   最美职工王婷:

   用微笑燃亮平凡 用青春成就事业

   “东营胜利机场优秀业务主管”、“东营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东营胜利机场先进工作者”、“东营胜利机场最美职工”、“东营市最美职工”、“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东营胜利机场运营部服务室主管王婷身上的标签有很多,而这些都是因为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机场服务的一线。

   服务工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让旅客满意不容易。服务不是简单的端茶送水,不是单一的一个微笑一句您好,是对地勤人员一种智慧与真诚品格考验。服务的好坏,无疑成为旅客对一个机场评价的重要标准。特别是贵宾要客服务,她会熟记常旅客的姓氏,同时记住他的喜好和习惯。旅客来到东营机场就会让他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旅客给王婷团队留下这样的表扬信“热心体贴、视若家人;人性服务,点赞机场”。

   作为一名机场一线工作者,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只要工作需要,王婷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单位。夜航保障每月都不低于15天,有时甚至20几天,遇到延误一连几天不回家也是常事。航班延误时她从不逃避、推诿,主动到旅客中间去做解释安抚工作,多次化解了旅客急躁的情绪。2013年的冬天,由于连续几天大雾天气,导致飞机不能正常起降。王婷和同事带着50多名旅客住进酒店,这一住就是五天。

   在平凡的岗位上,王婷用微笑燃亮了平凡,她开朗豁达地面对着生活,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实现着自己的生活抱负。她表示,作为新世纪的青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记者 张振)

   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卫生院崔风文: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我认为就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具体来说就是为更多患者减轻病痛。”作为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卫生院一名医生,41岁的崔风文这样理解“五四精神”。

   他认为,五四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一个人只有拥有这种精神,才能拥有为社会奉献的不竭动力。 2003年,崔风文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医生,为家乡父老的健康作贡献,是他心中的愿望和工作宗旨。崔风文接连遭遇“打击”:学完麻醉技术,却因种种原因在基层医院无法开展手术;学完急救诊疗技术,却遇到乡镇卫生院停止开展急救工作。然而,崔风文的性格就像他手中的银针一样有韧性,虽然接连受挫,却没有被“折断”。终于机会再次降临,单位委派他到市人民医院进修,从此,崔风文与针灸和中医结缘。

   学成归来,崔风文又遇到了难题。医院没有开展过针灸业务,什么设备也没有,他就自掏腰包买齐了设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利用休息时间开展针灸治疗,并申请下村免费义诊。崔风文用一年的时间跑遍了全镇15个社区卫生室,共计免费义诊900余人次。

   崔风文先后获得了河口区残疾人优秀康复员、新户镇先进工作者、东营市艾滋病优秀防治员等称号。他经常是上午在新户中心卫生院、下午在河口区人民医院、晚上在社区服务中心轮流转式地出诊。他说:“虽然不能像五四先驱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只要坚守岗位,为中医传承、群众健康无私奉献,就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继承。”

  (记者 徐金磊 )

 

   东营援疆教师马荣卿:

   为青少年成长树立人生航标

   31岁的马荣卿是垦利区董集实验学校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他有着六年的基层教学经验。2018年8月,经过四千多公里的漫长旅程,他和东营援疆的同伴们到达了新疆喀什地区的疏勒县,在疏勒县东营第二希望小学担任语文教师。

   九个多月来,他领教了喀什的漫天风沙,见识了高原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也领略了这里的大漠胡杨和烂漫的杏花盛开……最让他感动的是当地群众的热情好客,少数民族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和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庞,这正像他的支教生活,有苦,但更有乐。乐观向上的他,克服饮食差异、缺水以及干旱恶劣天气等困难,安心支教工作,精心备课上课,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令学生们耳目一新、兴致盎然。不负青春,不负梦想,对马荣卿来说,援疆支教不仅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一种情怀和使命。

   谈及自己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和感受,马荣卿告诉记者,五四精神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奋勇向前。“百年五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这种精神内核依然闪亮——觉醒与启蒙!作为一名援疆支教老师,在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和民族地区工作,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尤为强烈,跟孩子们在一起,对祖国的未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启蒙,享受探索的乐趣,分享世界的广阔和祖国的伟大。马荣卿说:“我将坚守初心,舍小家为大家,倾情援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以东营援疆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为新疆的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愿用热情、坚持和爱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记。五四不朽,青春中国!”

  (记者 乔栋 刘卫卫)

    东营市最美警察吕健:

   把最美的青春献给祖国

   “五四精神是悠悠中华最深刻的精神原色,印刻在一代代公安边防官兵的血脉里。五四的旗帜永远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在梦想前进的路上永不畏惧。”——2000年12月,18岁的吕健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武警战士,2005年军校毕业分配到东营边防支队,他一直在远离城区的广利港工作,他把近20年的青春岁月献给了部队和边防。

   吕健现任市公安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广利边防派出所教导员。他和战友们远离城市的繁华,承受着夜以继日的辛苦和远离亲人的孤独,他们扎根边防,守护着祖国的平安与东营的安宁。服役从警19年,吕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部局评为“爱民固边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公安厅评为“和谐警星”,被省边防总队评为“群众工作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被市政府表彰为“十佳文明市民”,被市公安局评为东营市最美警察。

   去年年底,公安现役部队官兵集体退出现役,吕健和战友脱下橄榄绿,换上了警服,他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岗位上继续担负起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吕健说:“从边防武警划转公安以来,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无私奉献,筑守一方平安,谱写爱岗敬业的新篇章。在我心中,真正的爱国,就是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奋斗,让祖国越来越富强、越来越强大。”

  (记者 乔栋)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生王雪琪:

   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担当

   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依然需要我们坚守和践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王雪琪站在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进行了阐述。王雪琪说:“我理解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当时的爱国青年不仅仅是用笔杆子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更是投身革命事业,英勇无畏,大胆地站出来与敌人进行抗争。这次爱国运动使中华民族从沉睡中觉醒。”

   她告诉记者,现在说起五四运动感觉很陌生,但仔细想想发现五四精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作为胜利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获得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五四精神。在专业学习上,她刻苦努力、勤奋钻研,在专业知识上不断渴求、不断进步,学业成绩三年连续第一;在学习实践上,她敏而好学、满怀爱心,掌握扎实的教学本领,假期积极参加“东营市萤火虫助学计划”,深入社区、乡镇,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在学生会工作上,她始终走在最前列。

   从五四运动到新时代,五四精神已化为青年们内心的坚守和奋进的信仰。作为一名未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王雪琪说:“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传承和发扬好五四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好理论基础。同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坚持跟党走,明辨是非,脚踏实地,热爱祖国,为身边的同学服务,尽最大力量为自己所热爱的学院作贡献。”

   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她用行动向我们展示着新时代青年纯真、积极、勇敢追梦的姿态。

  (记者 牛盼盼)

   漫画青年杨仕强:

   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因出生时脑缺氧而造成了终身残疾,1986年出生的杨仕强在幼年时就经历了数次大型手术,承受了许多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初中毕业后,由于身体不便,他忍痛放弃了在校的学业,短暂消沉后,杨仕强开始通过自学绘画和写小说的方式,为自己拼出一个未来。

   “在我看来,五四精神其中有一点就是奋斗与拼搏,刚开始学习画画的时候,向杂志社投稿被录用的很少,生活非常困难,我是为了梦想在拼命坚持着。”杨仕强告诉记者,实现梦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坚持多年后,他的作品才渐渐得到了杂志社的认可。

   作为青年人,杨仕强从没有停止过思考,2012年时,他逐渐发现网络媒体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信息的一种方式,随后他便开始与网络公司合作,为他们进行广告设计和动漫制作。2015年,杨仕强又自学了视频制作,成立传媒公司后,他承揽的业务涉及动漫制作、广告漫画、形象宣传,公司业务逐步走向正轨。

   2017年,杨仕强所创作的公益漫画《敬业筑梦》在东营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获奖,并得以推广,他的作品“心德”还被征用为凤德利津专属标志。

   同时,多年来,杨仕强还积极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并以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残疾人乐观生活、自食其力。如今,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残疾人朋友和学生传授漫画设计及互联网知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奋斗的价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东营站李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