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层医保服务建设现场会在东营召开

2020-10-21 18:58:1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欣 祁子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欣 见习记者 祁子威 东营报道

  10月20日至21日,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在东营市召开全省基层医保服务建设现场会,现场观摩了东营广饶县市民服务中心、大王镇、锦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基层医保服务建设工作现场,推广学习东营等地先进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步重点工作,推动全省医保服务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省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际水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省各市及部分县市区医保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省已建成并挂牌独立运行医保工作站3426家

  会议指出,全省各级医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次办好”改革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基层医保服务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六统一”纳入全省流程再造“1+12”制度体系与省委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标准样板流程,医保服务精细度、便捷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基层医保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大力推进医保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医保工作站,把业务窗口搬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大大提升医保经办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并挂牌独立运行医保工作站3426家。医保经办流程再造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实施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三大板块20类38项中即时办结事项达到53.3%、比国家清单高7.3个百分点,非即时办结事项办理时限比国家清单缩短43.5%,办理材料比国家清单精简18.3%。按照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四最”改革目标,优化办理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民生事项流程压缩50%以上。服务手段更加便民利民。

  全省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2248.1万人 覆盖定点药店2.6万家

  通过建设全省信息交换和共享、医保电子凭证及移动支付等平台,构建实体大厅与网上平台、移动终端、自助终端、咨询热线等互为补充的全方位经办服务格局,全省92.3%的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积极推行“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服务体系,将医保支付与互联网诊疗有机融合,满足参保人员网上问诊复诊购药、慢病续方、医保支付、送药上门等需求。全省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2248.1万人,覆盖定点药店2.6万家,定点医疗机构1.1万家。医保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省制定印发《全省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同步推进13项医疗保障和经办服务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以公共服务标准为核心,以管理和监督评价标准为支撑,覆盖全省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全领域医疗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在全省选定35个医保经办机构开展标准化示范窗口建设,用标准巩固流程再造成果、规范服务行为。

  加快基层医保服务信息化建设 创新基层医保监管方式

  会议强调,加强基层医保服务建设对于推动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各级医保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借鉴吸收东营等地关于医保经办服务提升、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监管强化等经验做法,继续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让业务下沉到基层、延伸到一线,畅通医保服务“肠梗阻”,彻底实现医保服务“零距离”。要充分利用医保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对已经建成的医保工作站点,高标准高质量加快推进。加快基层医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硬件资源、骨干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保服务各项功能在实体大厅和网络平台共享应用。积极推进本地应用系统建设,按期完成与省局平台的接口互联、数据互通和联调测试等工作。严格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实现医保部门与定点医药机构信息系统全流程无缝衔接、数据实时共享、业务协同联动。要创新基层医保监管方式。加快推进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推进以医保费用审核、医疗行为监控、人脸视频识别、药品耗材追溯、基金风险预警五大体系为核心的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医保基金支付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提升监管专业化水平,建立完善由医疗、信息、财务等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提升监管专业化水平。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省本级和10个DRG 付费试点城市要稳步推进,制定出符合我省实际的DRG支付政策、规程,打造成全国DRG付费的样板。在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方面,要积极申请国家试点,将统筹地区医保总额预算与点数法相结合,实行区域总额预算管理,逐步建立以病种为基本单元,以结果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付费体系。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年底前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适应我省医疗保障政务服务特点的“好差评”制度框架,实现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和评价数据省级集中利用。要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对群众反映强烈、差评集中的事项,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