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供给 攻坚克难 东营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2021-06-23 18:44: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孔祥茹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孔祥茹 东营报道

  6月23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东营市政府副秘书长荆向辉、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周、东营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牟恒民,介绍东营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有关情况。

  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制度供给,实施流程再造,连续三年将“环境打造”列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举全市之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2020年,东营市在确保“零疫情”的前提下,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84945户,同比增长16.98%,增速居全省第三;其中,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73户,同比增长92.11%。2021年1月,东营市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为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2月份,东营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了课题小组,组织精干力量,吸收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加入,对全市营商环境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期间,坚持“开门搞调研”,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广泛征集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及部分商会代表多次座谈交流。在摸清企业诉求的基础上,组织业务骨干集中攻坚,聚焦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对标深圳、温州、厦门等先进地区水平,研究制定了《东营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并经东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印发实施。

  据悉,《实施方案》坚持高标定位、高位推进,要求全市上下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9月底前,18项一级指标实现实质性突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12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进入全省领先位次。《实施方案》共涉及219项改革任务。

  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围绕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等8个一级指标,确定了92项具体措施,重点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增便利”等方面攻坚,力争在企业开办“智能审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市政接入服务、深化“交房即办证”、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破产案件处置效率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根据部署,东营市将“一业一证”由20个行业扩展到50个行业,推出30个新增行业工作规范,开发线上办理系统,全面实现涉及2个以上行业许可的发放1张综合许可证,逐步解决“准入不准营”的矛盾。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发放综合许可证737张,其中新增行业80张。

  全面提升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度和吸引力,围绕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6个一级指标,确定了49项具体措施,重点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绩效评价、纠纷化解、权益保护等工作机制方面攻坚,力争在强化要素支持保障、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优化就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根据部署,东营市将落实银行差异化年度监管考核目标,推动辖区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大型商业银行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30%以上。

  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服务能力,围绕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4个一级指标,确定了69项具体措施,重点在提升服务能力、健全监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攻坚,力争在加快“一网通办”建设、推行“双全双百”“跨省通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创新、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根据部署,东营市将创新政银合作融合发展模式,借助银行网点面广点多的优势,推动东营“掌上通”、网上“一窗受理”系统与银行智能服务终端互联互通,推动10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金融网点,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高频服务事项“就近办”“立即办”“秒批秒办”。

  强化政策供给,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确定了9项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营商环境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税费优惠“一户一策”、以及开展各项涉企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等内容,持续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按照部署,东营市将动态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做到定期更新、在线查询、清单之外无收费。

  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措施,包含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考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宣传引导等内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组建专职力量,加强业务研究,推动各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进一步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