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做细做实贫困户帮扶 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2020-10-19 09:37:00 来源: 东营区政务 作者:

  秋收时节,东营区武王村处处弥漫着丰收的芳香。一大早,一辆辆来自附近县区的玉米收购货车就进了村。循着喇叭声,在村口池塘边钓鱼的赵树海怕耽误了为村民的粮食称重,赶紧收起鱼竿回家。

  他的电动轮椅进了院子的时候,购粮货车也稳稳地停在了地磅上。看地磅数据显示器读数的时候,赵树海还不时和卖粮的村民逗个乐:“今早才钓了两条鱼,要不是着急回来,第三条该上钩了!”

  龙居镇产业扶贫项目,香梨丰收。

  那边,运粮车还没走远,这边,赵树海已经到了屋子里,开电脑的时候还不忘在双杠上做几个双臂拉伸运动。每天大多时间都要盯着电脑,这样的电商工作每月能给赵树海带来一定的收入。

  “我残疾了,还能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多亏那些‘贵人’相助啊!”赵树海口中的“贵人”指的是扶贫干部。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东营区857名帮扶干部用脚步丈量脱贫路,用汗水换取幸福花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汝淮,帮扶责任人聂联忠,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滨都是赵树海家的常客,帮他拓宽了网上卖货的电商之路,确定了实施地磅项目增加收入的思路。武王村是个拥有粮田5000多亩的大村子,周边村庄同样也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赵树海家门口建起地磅后,收粮季节月收入可逾千元。

  史口镇苏家村第一书记查看稻谷新品种长势。

  史口镇纪家村日常照料中心排练节目。

  在赵树海家的墙上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挂历。“用微信扫一扫,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各项收入,还可以一目了然了解帮扶措施、扶贫成果等信息。”今年49岁的赵树海车祸致残二十多年来,帮扶干部一届接着一届干。聂联忠接过“接力棒”两年多来,几乎每周都要到家里听赵树海说说心里话。去年10月,东营区按“一户一码”原则,为全区1273户贫困户每户都设立了“二维码”,实现了贫困户家庭成员、生产生活条件、“三保障”政策落实、收支情况、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等18类动态信息“一码”呈现。借助这一平台,贫困户的问题可以“码上转”,后台还会监督解决。“6月18日,帮助购买安置双杠;7月2日,协商解决房屋漏水问题;9月17日,帮助进行外墙乳胶漆粉刷……”如今,聂联忠早已习惯将每一次的帮扶信息上传。

  史口镇光伏扶贫项目(资料片)。

  爱的种子总会在温润的环境里发芽、茁壮,长成参天大树。赵树海说,给自己带来温暖的还有那些志愿者。东营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双百+N百”志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1273支成熟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服务小队结对,精准对接贫困户需求,对贫困户开展关爱活动。针对赵树海的情况,志愿服务队伍制定了定期上门打扫卫生、帮助疏导心理问题等的方案。在爱心影响下,赵树海创办了“东营人励志平台”,并省吃俭用出钱帮助别的残疾人创业。看到残疾的哥哥在社会大家庭里被温暖地“宠着”,在企业打工的妹妹赵金枝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每月都会请假一天为贫困户义务理发。两年多来,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200多个小时。

  牛庄镇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六户镇产业扶贫项目东营双福华世农业生产基地,员工在管护花卉。

  住房、看病、子女教育等往往是贫困户最关注的话题。在东营区,一张社会保障“网”兜底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以让贫困群众有事“兜得住”,已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431.55万元,救助学生1613人次;发放医疗扶贫救助基金139.4万元,救助患病贫困人口445人次。东营区将医保服务延伸下沉到贫困群众身边,创新开展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向基层村居(社区)延伸,实行贫困人口慢性病集中鉴定和上门鉴定,并实现医保扶贫政策、服务、药品“三下沉”,让门诊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既能享受到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又能享受到一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 。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