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以点带面 特色先行
龙居镇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典范村居
4月10日上午,冒着淅沥沥的春雨,我们驱车前往位于龙居镇东南15公里的朱家村。早就听说朱家村文明生态村居建设搞得不错,今天一来果不其然。
刚来到村头,就被眼前正开工建设中的东营区旭日牧业生态养殖小区吸引了。据朱家村支部书记李连明介绍,过去村里经济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收入单一。现在这项集养殖、新能源
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富民工程建成后,预计将进一步解决农村富足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一期工程为畜牧养殖项目,占地60亩,总投资2400万元,计划存栏肉牛1600头,年出栏5000头,产值6000万元,纯收入500余万元,已于今年2月份开工建设,预计8月25日正式建成投产。说起这养殖小区,村里几个领导可算是打开了话匣子。得知记者来意,大伙儿提议去村里转一转。由于春日的小雨,村街上行人不多,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统一粉刷的黄蓝相间的房屋,还有那房前屋后正在吐露嫩芽的村内绿化带。“自今年3月1号,我们村举行创建生态文明村居启动仪式以来,村民们热情很高,自发清扫保洁,现在这些还只是个雏形,再过几个月你们再来就又大变样了……”来自区科技局帮扶工作组的赵局长一脸自豪地说。
走进村文化大院,图书馆、残疾人复建室、配置6台电脑的电子书屋、容纳22人的幼儿园一应俱全。由12台红外摄像机组成的覆盖全村的监控系统着实让记者一惊。“这摄像头晚上都拍得可清楚咧”边说着,大伙儿又领着记者看了宣传展板上最近的活动图片。“安监控、评低保、疏沟渠、栽树木,村里的大小事都要按时公开,涉及财务的要写详细,涉及村务的要提前公示,让群众明明白白。”村支部书记李连明如是说。
转了一圈,记者的最大感触就是朱家村争创东营市文明生态典范村的那份热情,倡文明、树新风的“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文明信用工程;整村容、搞绿化的村居绿化生态工程;找特色、壮经济的富民惠民工程;建机制、维权利的平安工程……这些工作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今年正值双创工作的开局之年,龙居镇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把创建工作作为总揽全镇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同时结合龙居实际,突出龙居特色,全力打造生态型文明新村。目前,列入首批创建计划的有11个村,这次走访的朱家村就是其中一个。
在借鉴兄弟乡镇有效经验的基础上,龙居镇结合自身特色,狠抓机制完善,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工作。实行镇领导包村责任制,全镇上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制定了《龙居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龙居镇创建生态文明村目标体系及考核标准》,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对各村创建指标进展情况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同时,抓住市、区两级包村工作组帮扶的有利时机,采取从外部协调一块,村集体经济拿出一块,镇里出一块的方式筹集创建资金。镇里拿出20万元作为生态文明村创建的奖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促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形成领导、督导、投入三大机制联动。
同时,确立了创建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总体思路,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居与富民工程、保障工程、平安工程、生态工程、文明信用工程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相结合。把典型带动作为提高创建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对创建基础较好的村集中搞突破。与朱家村同样列入首批创建计划的小杨村,在市公交公司包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完善了村文化大院设施,新建了文明科普一条街和健身路径,建设了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村;实行保洁员竞标上岗,市场化运作模式,各创建村建立了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朱家村、小杨、大杨村等一批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下,龙居镇各创建村立足实际,在创新上下工夫,在特色上做文章,加快了创建步伐。预计年内11个村将达到创建标准,到2015年全镇55个村全部达到创建标准。(刘秀杰 王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