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队”里的嘻哈事儿 手拿一柄长烟袋,头上插朵大红花,脸上一颗大大的痦子;眼睛一瞥,身子一扭,一个活脱脱的媒婆形象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史口镇三里村“嘻哈秧歌队”里的“媒婆”徐淑珍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三里村人就琢磨着如何让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村里不仅办起了农家书屋、书画活动室,她们还成立了“嘻哈秧歌队”,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真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自从“嘻哈秧歌队”成立以来,每天的高兴事儿还真不少呢! 秧歌队的女人们玩得可欢了!每到晚饭后,忙完了一天的农活,把家里收拾停当,换上鲜艳的演出服,脸上涂上亮丽的油彩,秧歌表演就开始了。欢快的脚步,轻松愉悦的心情,着实让村里的大老爷们看着眼热。村里有个李殿兴,年轻时喜欢唱两句,还会编顺口溜,拉二胡,是个实打实的文艺爱好者。看到秧歌队的表演,心里那个痒痒劲儿就别提了。有一次,不由自主地就随着队伍扭起来。大家看着他那入迷的样子,嘻嘻哈哈笑成一片。你一句我一句地开玩笑,都叫他“赵本山”,说他看见秧歌队就“稀里糊涂”地下场子了。李大爷也乐得做个“赵本山”,反正就是图个好心情呗。 “自从俺扭秧歌以来,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以前家里打架生气,现在一听锣鼓一敲,弦子一响啥烦恼都没了,哈哈哈……。”快言快语的范秀英一边说,一边迈着十字步、甩着大红绸子唱道“扭啊扭啊扭,一扭扭到十八九,俺娘不给俺找婆家,俺就跟着八路走,骑着马,披着红,谁来参加谁光荣……”旁边几个队友也跟着唱起来,心里的快乐,洋溢在脸上。把周围的人都感染了。他们把自己的小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三里腔”。 郭崇花表演的小毛驴更是有声有色,你瞧,一个黑黑的毛驴支架,往身边一挂,便生动起来了,驴头一甩,屁股一厥,活灵活现。赶毛驴的郭翠华鞭子一甩,打在小毛驴的屁股上,小毛驴便一撂脚,屁股厥上了天。“哈哈哈……”周围又是一片爽朗的笑声。你抻抻我的红绸子,我拽拽你的驴尾巴,大家笑作一团。 “俺自从扭秧歌,在家里的地位还提高了呢!”岳金芬说:“俺家那位支持俺扭秧歌,瞧,这毛驴就是他给买的呢,不仅如此,还在家抢着干家务哩!让俺多扭扭秧歌,活个开心自在。” 你一言我一句,大家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开开心心。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里村这四十个女人聚在一起,这台戏可热闹着呢!(陈海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