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多彩六户”展现“生态魅力”
大众网东营讯 隆冬时节,草木凋零。然而位于近郊的六户镇却处处洋溢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蓬勃活力:儿童乐园等市区重点项目纷纷在此开工建设,利通物流园区等龙头示范点建设亮点纷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紧抓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机遇的有效途径,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路,是在黄蓝两大战略中突破自我的必然选择。”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一个欣欣向荣的城镇现代服务业板块在素有“城市南大门”之称的六户镇已具雏形。
产业交融,转变发展方式求突破。立足优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走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六户镇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而完善产业规划,明确具体区域的特色定位,推动传统农业由自发无序型向规划有序型发展转变,正是六户镇对自身发展模式重新审视后的理性抉择。这个镇以“增量、扩效”为原则,专门制定了《六户镇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六户镇生态建设工程规划》,并出台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暂行办法”和“繁荣路两侧林地更新办法”,在标准化果蔬基地、设施配套、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逐渐将种植业向生态旅游、餐饮、民俗观光等领域过渡。种植区变身采摘园,“农场主”变身“产业工人”——从田间种植到观光大棚,从生鲜包装到仓储物流,六户镇传统的农业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模样。形成了以万亩丽日观光农业项目区为代表的已建、在建休闲农业观光项目5个,拥有无公害蔬菜基地2家,生态养殖小区3个,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家,种植特色瓜果蔬菜4000余亩,建设高标准大棚30栋。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却少了喧嚣多了宁静,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现代气息,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巨大魅力。2011年,通过发展果蔬采摘、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项目,合理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达2500余人次,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里应外合,膨胀产业规模增效益。今年以来,六户镇紧紧抓住适合近郊城镇发展的新型产业业态,牢牢把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将现代服务业确定为重点发展行业。面对城市南展区建设和火车站建设项目的落户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他们审时度势,在提升小城镇承载力方面做足了工作。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发展思路,集中开工建设了北水南调、巫山路修复、华林枢纽“三大工程”和名仕旅游度假村、有朋文化中心、华林庄园二期项目、丽日锄禾桃花源休闲农庄“四大项目”。与此同时,石油大学MBA教学实践基地也顺利落成,与丽日锄禾共同举办的甜瓜采摘节受到了省级媒体的关注。近年来,先后引进利通物流园区和胜大超市物流中心两大仓储、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13个,已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2个,总投资8.8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农业和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体,以特色旅游线路为骨架,物流、商贸、餐饮等多个服务业业态并存、竞相发展的格局。回首这个镇产业融合、调轨转型的足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系列闪光的数字:2011年,预计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8.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6元。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文明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大胆探索,开发多彩六户谋跨越。农业示范龙头企业强势入驻,市区重点项目落户开工,现代服务业正以迅速崛起之势推动着六户镇的跨越发展。这个镇紧紧围绕打造“现代服务新区、宜居休闲之地”的发展目标,发挥城镇规划的导向作用,探索培植新型产业。目前,文化旅游在六户镇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已崭露头角。该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让旅游产业“搭台”,文化产业“唱戏”,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旅游双重提升、协调发展,不断丰富内涵和品位,彰显城镇个性和魅力。目前,境内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A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区内农产品已注册“天馨”、“维可得”、“武王红”、“绿源林”、“丽日锄禾”等知名品牌,品牌化运作的方式拓宽了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也让外地游客更多地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民风。今年以来,六户镇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4600万余元。东营市影视基地即将在六户镇开工建设,那里将是六户镇的又一个“文化景点”。项目建成后,与华林庄园、丽日锄禾、开心农场、揽翠湖度假区一起,一个新兴的“文化休闲服务业”聚集圈即将呈现在人们眼前,也将成为六户镇生态经济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