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挎包”精神 甘为农商献芳华|徐民艳的制胜法宝

2021-09-21 19:53:0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淑娟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孙淑娟 东营报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信人身背挎包、手持算盘,不避寒冬酷暑、翻越千山万岭,用双脚将金融服务送进百姓家门,获得了百姓口中“背包银行”美誉。无论何时,“挎包精神”一直是农信人“传递幸福”的制胜法宝。时代在变迁,但并没有消磨农信人的“挎包”意识,相反,新时代“挎包”精神被赋予新的意义。

  在广饶农商银行杨庙分理处有这样一个身影,她时常拎着挎包,用脚步丈量遍辖区内的土地,美丽乡村她的脚步下缓缓成型。她始终坚持以党性为后盾,默默奋斗在基层一线,甘洒青春汗水彰显奋斗本色。她就是徐民艳,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年轻“老党员”。

  知农:脚步丈量三农路 做农民的贴心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徐民艳给自己的定位。

  2007年7月,徐民艳正式进入农商银行的大家庭中,主要担任柜员工作。此时的她虽然青涩但更为热情,在工作中细心解答民众问题,用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个客户,与她交谈仿佛如沐春风。2018年,银行发展也面临更多挑战,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徐民艳放弃稳定的内勤工作,主动选择做业务,开拓市场。她认为,既然农商行是“百姓银行”,就是要让百姓们享受到最优的金融政策,和群众打成一片。

  整个杨庙分理处,辖区内有15个行政村,周边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村民以农业种植为生。为揽储蓄存款,了解群众需求,徐民艳几乎天天拎着挎包,走街串巷,脚步遍布田间地头,哪里有农民干活,哪里就有她的身影,谁家的大棚需要换棉被了,谁家要盖新棚了,她都如数家珍。日子久了,村民们都认识徐民艳,谁家有存贷款的需求,都会直接找她,真正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你看这边应该把棚子搭起来,那边再种上几棵树。”辖区的蔬菜种植基地是徐民艳最常走访的地方,偶然的一次,她发现几个人站在地头,不停地比划商量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民艳上前主动询问得知,该种植户想扩大种植规模,正在规划设计大棚,但是手里资金不足,正想办法跟亲戚筹款。

  徐民艳听了立即从挎包中取出鲁担惠农贷款的宣传单页,该项贷款是由省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担保额度是10万-300万元,农户按期还款后省财政贴息2%,审批流程比较简便,正好适合这种构筑大棚金额较大的种植户。种植户听了直夸徐民艳是及时雨,解决了大难题,立马决定从她这里办理贷款。

  “我就是从农民家庭出来的,更能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容易。有力所能及事情,我一定帮大家争取到最优的金融政策。”徐民艳说道。

  智农:金融夜校点亮农民致富路

  “农村是金融服务最薄弱的环节,农民是金融知识最缺乏的群体。”

  由于广大农村群众缺乏金融知识和诚信意识,缺少脱贫致富的方法和动力,很多农户不懂得如何使用手机APP,大量业务依然要跑到镇上或县城信用社网点办理,农信社营业网点柜面压力加大,又增加了农民群众办事成本。同时,很多农户因缺乏金融知识和不了解法律法规,常常无意中上了贷款超期黑名单,支付了超期罚息,增加了融资成本;对假币识别意识不强,常常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参与非法集资,血汗钱、养命钱往往被骗得血本无归。尽管农信社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但农民群众不能理解、不会运用都等于徒劳,农村依然是金融服务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然面临金融支撑力不强和内生动力不足的尴尬。

  为了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广饶县农商行杨庙分理处决定抽调以徐民艳为首的业务骨干,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15个行政村内开展“金融夜校”,面向广大群众普及金融知识、解读政策法规、传递致富信息,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欢迎和地方党政、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还好有你们来讲课,我也会摆弄手机了,不用出门去银行钱就到手了。”杨庙村村民刘阿姨通过参加“金融夜校”,学会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生意越来越兴旺,日子越过越好。

  想村民之所想,及村民之所急,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徐民艳成为了村里的一分子,将电子银行业务送入千家万户。截至2021年7月,共计发放零售贷款245户,5610.34万元,发放并管理按揭贷款101户,5295.98万元。

  支农: 金融服务到家门

  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民艳和同事们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走访慰问辖内社区村户,为他们送去抗疫物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大哥,你把身份证件拍给我。”在走访途中,徐民艳了解到社区一位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春节囤积的货品滞销,导致经营资金出现问题。由于整村封闭,无法进入村庄,徐民艳立马带上移动信贷终端,与客户约好时间地点,站在桥头上采集客户信息,录入资料,现场为客户发放了15万元贷款。“小徐,你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这笔资金,我一定能克服困难,继续经营下去,真是太感谢你了。”后来,该客户不仅成了广饶农商银行的忠实粉丝和义务宣传员,还成了徐民艳的忘年交。

  不仅如此,除了为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支持外,徐民艳也在不断深化内涵,拓展范围,在向广大农村群众传递致富信息,教授致富方法的同时,还积极帮助他们换思想、寻对策、求发展,实现了“一举多赢”。

  高育泉是杨庙村的村民,前期精力全部用在经营农资上,自己投资建设了13个蔬菜大棚,只能承包出去,赚取低额的承包费。由于合伙人的跑路,大笔承包费无法回收,导致经营资金出现问题,难以为继,要债的村民将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的。周边亲戚也以为他再难翻身,也纷纷拒绝帮他担保抵押资金。

  此时,徐民艳了解到情况后,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人不怕一时受穷,只要是干正事能吃苦,这人就差不了。” 徐民艳来到高育泉家中,拿出金融政策宣传单页细心讲授,帮助其选择鲁担惠农贷款,户按期还款后省财政贴息2%,审批流程比较简便,正是最适合高育泉的金融政策。“你们儿子也大了,农资店可以让他经营,你们老两口可以专心种大棚,这大棚种好了,没准一年就能翻身了。”徐民艳说。

  徐民艳的话让高育良两口记到了心里,觉得这也是一条出路。高育良的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茄子,并留出专门的空闲大棚进行育苗,卖给周围农户。受疫情影响,西红柿价格攀升,高育良的西红柿正好赶上好行情,每斤以5.5元的价格出售,一下就还清了贷款。

  “在我最难、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时候,是你给我指明了方向,这个恩情我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的。”高育良心中感激,手写了一感谢信交给了徐民艳,徐民艳却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自2018年11月从事客户经理以来,徐民艳先后荣获2019年“存款营销先进个人”,2019年市级“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省级“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县级“零售贷款拓展能手”2020年市级“零售业务拓展能手”,2020年市级“优秀客户经理”,2021年省级“农村商业银行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大挎包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承载着几代农信人的初心使命,延续着农商银行独特的红色基因,我们要做大挎包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让这种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徐民艳说道。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张瑞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