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11月19日讯 11月18日上午,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揭牌。该站是河口区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的设立标志着河口经济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研员李新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任鸿飞,区委常委、副区长马保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兴法,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夏道宏教授,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庚修教授及首批进站的马庆双、王晓光博士。
参加仪式的还有:区政府办、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财政局、科协、创业园及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部门单位、企业的负责同志。河口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马保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兴法,济南大学化工学院博士导师郑庚修,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导师夏道宏,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政,进站博士马庆双、王晓光,以及政府办、组织部、科协、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创业园等区直部门单位负责人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
在揭牌仪式上,东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管理科科长任鸿飞宣读国家人社部关于批准设立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东营市人社局调研员李新良和河口区委常委、副区长马保文共同为“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进站博士代表马庆双作表态发言,河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中国石油大学、进站博士共同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王兴法在讲话中,代表河口区委、区政府对河口经济开发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热情关心和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各位专家、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王兴法指出,近几年来,河口区上下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耦合联动的“项目引才”模式,创新开展“百名英才”评选,探索实施企业人才“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养、人才载体平台建设、人才发展环境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桥梁,也是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平台,也是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的实施,是加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不仅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王兴发强调,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是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层次和数量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才承载能力。河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进一步畅通了创业创新人才引进渠道,有助于本土人才快速成长,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区在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希望相关部门、单位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一批规模档次高、设备技术先进的高层次人才载体平台,支撑科技创新、集聚高端人才,为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助力。他希望河口经济开发区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制度建设和跟踪管理等工作,充分挖掘高层次人才的聪明才智,努力促进经济优势与知识优势的有机结合,将工作站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河口经济开发区经过近16年的不懈努力,基础配套日趋完善,产业培育初具规模,企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随着入驻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项目开发、技术攻关、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13年8月,河口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也是东营市首次以园区名义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意义深远,作用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