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时政 | 民生 | 经济 | 社会 | 体育 | 旅游 | 汽车 | 房产 | 大众时评 | 健康 | 财经 | 论坛

您的位置: 垦利要闻

站内搜索:
“村村唱戏村村舞”
大众网 黄三角早报 张林林 2013-01-17 08:49:00

 

  成立庄户剧团24个、文艺演出队113个、组织各类下乡演出2000余场,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85处、农家书屋177处……这一连串数字,使垦利县成为山东省基层文化服务建设的学习模板。目前,垦利县继续打造“草根”文化,村村唱戏村村舞已深入人心,80%的老百姓已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每年200万扶持资金
八成以上村建有文艺队

  1月15日下午,垦利街道左一村的活动室里很热闹,悠扬的音乐响起,几位盛装的演员声情并茂地唱起《红梅赞》。与专业演员不同,这几位演员都是该村的农民。但是,他们表演起来却毫不含糊,一板一眼有模有样,围在四周的村民报以阵阵喝彩。
  垦利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说,在垦利县,这样的文艺团队还有很多。“村村唱戏村村舞”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庄户剧团开展文艺演出。
  “为鼓励各农村社区建立文艺团队,县里建立起激励机制,建立不同规模的文艺团队将享受不同数额的扶持资金。”据介绍,在这一措施的激励下,80%以上的村居建立了文艺团队。按照要求,千人以上的村成立不少于40人的庄户剧团、500人以上的村组建不少于30人的文艺表演队、500人以下的村成立不少于15人的秧歌表演队。
  与建立文艺团队相配套,垦利县还不断进行活动场地建设。垦利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介绍,县文化大厦为县文化馆专设了6000平米的排练大厅,而且,80%以上的村居建起活动场所。
  另外,垦利县里成立3个培训小组,分期分批对各镇街、村居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文艺骨干受训后再对农村文艺队伍进行辅导。为提高培训效率,培训小组充分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深入各村各户进行面对面培训,深受群众欢迎。
老百姓是主角
演认识人唱身边事

  “基层文化服务建设,最主要的是发动老百姓都来参与。”垦利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说,为了培养老百姓的积极性,县里定期举办群众合唱大赛、文艺汇演、农民才艺大赛、文艺创作大赛、电视歌手大赛、秧歌比赛、摄影大赛以及联谊晚会等活动,让群众唱主角。“有了表演的舞台,大伙儿都很有热情。”
  让垦利县感到自豪的是,在2012年元宵节晚会上,他们没有邀请专业的演出队伍,而是将舞台留给全县的庄户剧团,农民自己编排节目登上了晚会舞台。在这些活动中,一大批优秀文艺骨干脱颖而出,一支支庄户剧团崭露头角,一个个精彩文艺节目走向舞台。
  “以前感觉文艺离我们很远,跟农民很难扯上关系。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隔三差五县里还会邀请我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感觉自己越来越像明星了。”垦利县大三合庄户剧团的袁兰芳说。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垦利县不少由村民表演的节目很“接地气”,说群众的话、唱身边的事、演认识的人。比如,由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劝赌》、情景舞《文化大院真热闹》、脱口秀《乡村娘们的一天》、微电影《文化大院那些事》等作品,都很受欢迎。
  垦利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村村唱戏村村舞”不仅仅是发动群众唱戏、跳舞。作为垦利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用通俗易懂、便于传唱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把农村的好人好事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演出队送戏下乡
各类演出已2000余场

  1月15日晚上7点,济南市京剧院送戏下乡,给垦利县的老百姓表演京剧《铡美案》,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高潮迭起,戏迷不断拍手大声叫好。
  垦利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说,送戏下乡是垦利县基层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除了请外地的专业演出队伍外,还整合了东营市的自有资源。像东营有吕剧故乡之称,县文化活动中心里,针对吕剧发展,专门设了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每天都有吕剧爱好者在这里吹拉弹唱。
  在此基础上,垦利县整合了文化馆、吕剧团、广播电视台等资源,组建三支专业演出队送戏下乡,还邀请村民参与演出,既起到示范作用,又实现城乡互动。
  据介绍,促进送戏下乡活动开展,目前垦利县形成专业院团集中送、庄户剧团补充送、农民业余文艺队伍自己演的送戏下乡格局,已累计组织各类下乡演出2000余场。
  按照“千场文艺演出”要求,每年在全县333个行政村演出1000场,其中专业院团下乡演出每村至少1场,庄户剧团等演出队伍每村至少演出2场;实施“万人培训计划”,每年面向农村进行文艺培训不少于10000人次。
  另外,垦利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为了给“草根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垦利县投资1.2亿元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农村文化大院285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114个、农家书屋177处,广播电视通至所有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

 

编辑: 东营大众
发表评论
东营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东营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东营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东营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东营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东营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东营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东营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热线:0546-8335000
东营印象
《朝鲜著名画家...
鸟的天堂(图)
34中校园美(图)
东营河口:风光...
广告时间  
东营 东营新闻 东营大众网 中国东营 东营新闻网 东营综合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电话:0546-8335000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山东省委宣传部主管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dongying@dzwww.com 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75号(大众日报社东营分社)112室 邮编:257091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