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名义,真情献阿里——记垦利公司援藏干部王震

2017-06-19 16:56:00 来源: 大众网东营频道 作者: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淳朴的笑脸,这是大部分内地人心中西藏的模样。对于在西藏阿里工作一年半的王震来说,却有不一样的感受:艰难的行程、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在阿里,走同样的路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王震却凭借坚强的毅力,不惧藏区的高原缺氧、终年严寒等艰苦环境,完全融入到了电力营销工作中,实现了阿里供电公司抄表核算率和自动采集率的100%,把台区日均线损合格率由65%提升至100%,负责的创新项目在国网公司青创赛中获奖,援藏帮扶工作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用党员忠诚奉献的坚定信念和自身熟练的营销业务技能,把心中的那片真情献给了阿里。

  从“实干”到“实绩”

  2015年11月,垦利公司董集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兼副所长王震,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对藏人才帮扶选派计划,主动报名参加对藏帮扶并且选择了最艰苦的阿里藏区。11月7日,从零海拔的东营奔赴到中国海拔最高的西藏阿里,还没来得及适应缺氧憋闷、终年严寒、昼夜温差、寒风肆虐的高原“特色”,王震便投入到了工作中。为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王震在与同事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后,带着各类数据就对阿里的各个台区进行现场调研,对所有表计的现场数据进行核实,掌握了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刚去一个星期,就发现了互感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技术指导,一举为阿里供电增收电费百万余元。

  阿里的采集成功率一直徘徊在96%左右,在西藏地区来说数一数二的指标,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王震不满足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100%这个目标。但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痴人说梦,无人支持、无人响应。王震毫不气馁,他发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从研究西藏地区的采集模式和系统运行模式开始,牺牲休息时间,每天埋头苦干、来回跑现场,连续两个月分析处理大量异常数据。辛劳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阿里的采集成功率最终达到了100%,自动核算比例随后也达到99%以上。   

  2017年3月,距离王震结束援藏、离开阿里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本可以准备收拾行李只等踏上归途的他又向另一个工作难题——25个线损异常台区的降损发起了进攻。3、4月份的天气异常寒冷,每天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徘徊,风也异常凛冽,穿着厚厚的棉服、戴着厚厚的手套还是冻得直打哆嗦。为了找到线损异常原因,王震不怕苦不怕累,跑遍阿里的每寸土地,一个变压器一个变压器的排查,一条线路一条线路的测量,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的核实,机警勇敢处理各类窃电事件,经历过客户持刀围攻阻挠营业检查,经历过天寒地冻十几次到现场查看同一个台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离开之前完成了25个台区的线损治理工作,台区日均线损合格率从65%提高至100%,部分台区线损甚至从50%左右直降至5%以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从“输血”到“造血”  

  “无人区,终年严寒,环境恶劣,最低气温-41度。阿里供电现有职工123人,平均年龄29岁。人才流失率高达56%”到阿里前,王震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现实的问题远超过他的想象。严重缺员的工作现状、缓慢的工作节奏、低水平的工作水准严重制约了阿里供电的发展水平。阿里公司看上去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渴望人才、渴望技术。王震深知,援藏毕竟是有期限的,一个人的力量终究也是有限的,阿里的发展最终还要靠大量的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在阿里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一个“混够时间就走”的援藏人员要当好“老师”并不容易。朋友知晓他的想法也劝阻他“千万不能出风头,老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王震并不在意,他明白,要让大家“向我看、跟我干”,首先得自己先做出样子来。没有人信服,他就一个人埋头苦干,一边跑现场,一边做总结,从解决阿里的实际问题出发,提炼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应用”等典型经验做法。尤其在解决采集成功率这个关键指标后,这个“毛病多”的“加班狂”终于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说话也有了“分量”,也逐渐能与阿里的员工们就实际工作进行商讨、提出意见建议。一遇到困难问题,负责营销计量的同志们也总是在王震这里找“标准答案”。王震又一鼓作气,在阿里公司轰轰烈烈开展起了“大讲堂”,将自己掌握的营销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他还重点对两名年轻同志进行重点详细的知识传授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为计量方面的行家里手,切实起到了援藏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一年半眨眼就过,我是一名党员,不图名利,只希望在有限的援藏时间里,能够与大家一起共同改变阿里的现状。”谈起初衷,王震谦虚地说道。

  从“小家”到“大家”

  1975年生的王震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在生活上也是顾家好男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充分发挥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后勤保障方面的作用,在异地他乡帮助大家找到温暖的家的感觉。阿里公司的内地汉人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而且绝大多数是单身职工,不少人都面临着孤独无助的困难。王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排解大家的思乡困苦,他总结自己的居家生活经验,尝试学习各种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厨艺,并经常邀请单身青年们到宿舍聚会,跟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与大家一起愉快地度过黑夜和周末。因为年龄大,又热心,又有支部书记做思想工作的经验,王震成了单身青年们的“知心大哥”,有什么大事小情,大家都愿意跟他唠唠、共同解决,让原本孤独忧郁的日子过得温馨愉快。

  然而跨越6000多公里的距离,王震一样有自己的脆弱,最难熬的始终是对家的思念。一个人的时候,王震躺在床上便不自主的流泪不止,他在日记中写道“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精神上的乞丐,孤零零的抛在崇山峻岭的寒风中,伤心无助”。每日视频里看到父母对自己“黑了瘦了”的心疼,少了妻子在跟前唠唠叨叨、洗衣做饭的情意,看不到孩子读书游玩的场景甚至错过孩子的中考,王震一度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然而一投入工作,一融入“藏汉大家庭”,王震转眼就忘了伤感。“混日子也是一天,好好活也是一天。我离开自己的小家来到阿里这个‘大家’,只有勇往直前、干出成绩、乐观生活,才对得起我共产党员的身份,对得起亲朋好友的信任!”王震说道。

  一年半,很短,倏忽而逝,一年半,很长,铜壶滴漏。一年半的援藏到底能给阿里公司留下什么,离开后又有多少人会记得曾经的存在?耐得住寂寞,情思寄高原,斗得过艰苦,逆境创佳绩。不为“出风头”,只为最好的自己,一年半的援藏经历,王震把青春、智慧、汗水和梦想洒在高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抛家舍业的无疆大爱!

  作者:戴云云、许红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