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设扶贫基金解决“三大难”问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2017-10-13 13:55:00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李长莲

  利津县是东营市脱贫开发前沿阵地,有着全市近一半的贫困人口,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脱贫道路上的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三难”问题十分严峻。利津县创新机制,整合资金,设立教育和医疗救助基金、扶贫补助基金等三项基金,下大力气解决“三大难”问题,补齐脱贫攻坚这块短板。

  上学和看病问题一直以来是影响贫困人口脱贫的现实问题。近年来,中央、省、市、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覆盖各级各类学生,集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的教育保障制度和学生帮扶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间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但现有教育、医疗保障制度和帮扶政策尚未覆盖的一些事项,贫困村家庭依然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利津县分别筹资488.68万元、456万元,设立了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面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贫困边缘困难群体,给予必要的救助或补助,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逐步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中:教育扶贫基金“重在扶志”,救助对象涵盖学前、义务、高中、大学不同教育阶段,确保每一名困难家庭的学生都上得起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疗扶贫基金主要用于帮助农村贫困家庭解决在享受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和帮扶政策基础上,仍存在的与看病就医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诸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减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0万元等均属于此列。

  “年龄大了,干不动活;长期有病,干不了活……”像这种无劳动能力、长期有病不能劳动的贫困人口在利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如何让这部分贫困户增收脱贫成为最大难题,也是利津推进全面小康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利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补助基金。县级层面,统筹整合使用各级财政涉农资金、扶贫专项资金,有效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效果明显的支柱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受益;乡镇(街道)层面,依托已完成的光伏扶贫项目形成的收益,实行专账管理,在7个乡镇(街道)建立180万元的乡镇扶贫补助基金,用于补助“插花式”贫困人口;村级层面,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相对集中村利用村集体产业项目收益、开展扶贫救助慈善捐款,建立250万元的村级扶贫补助基金,用于村内无劳动能力、长期有病不能劳动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同时,为确保基金真正用到切实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效应,利津县扶贫办会同教育、卫生、财政等部门,分别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护航”基金运行。

  据介绍,对于教育、医疗扶贫救助基金,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建立了一整套成体系的运行机制,对救助对象、救助形式和标准、救助程序、组织实施、救助监督等过程进行明确,提出“本人申请——村级审查——乡镇复审——扶贫部门身份认定——县级主管部门审定——拨付发放”的操作流程,通过村、乡、县三级联动,避免基金的挤占挪用,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对于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与工程管护等,明确收益分配对象、程序、监管与管理以及产业扶贫项目管护范围、主体、经费等有关内容,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专项资金建设——贫困村、贫困户长期收益——镇村负责管护——县级部门监督检查”的运行模式,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