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子”张晓静的华丽转身

2017-02-22 10:18:00 来源: 大众网东营频道 作者:

  

    大众网东营2月21日讯(通讯员 于佳 记者 李慧君)张晓静变了。无论别人怎么看,她确实变了,变得就连她自己都感到意外。

  “刺儿头”,是所有认识张晓静的朋友对她的评价。平日里这个大大咧咧、喜欢有啥说啥的姑娘,挤到人堆里总是最活跃的,鲜明叛逆的个性又让她显得有些另类。

  可就是这样一个个性鲜明、又自称混子的姑娘,在岗位上走过七个年头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比赛收获自信

  再次回到岗位,张晓静的心态显然沉稳了许多。这种沉稳有对设备突发状况处理时的淡定,还有帮同事解答问题时的自信。

  去年,她代表胜利油田参加了中石化集团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活动,成为东胜公司出战比赛的唯一一名女工。

  不停做题、满脑子流程、肿胀的双手、浑身淤青、夏天套秋裤、穿坏3双工鞋和6套工服……那段艰难的训练让她刻骨铭心。

  训练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加上丈夫常年在国外忙碌,封闭训练的那半年,六岁的女儿只能住在姥姥家。以至于“那段日子,不能提孩子。”她说,因为每次都会哭的泪流满面。

  胜利油田队在那次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张晓静个人取得第九名的成绩。虽然她并不太满意个人成绩,但是却在工作中给她带来自信。

  相比一年前油田新操作规程青工拉力赛上,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第二名。可是回到工作岗位上,张晓静心里总绕不过一个“虚”字。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个速成品,地基没有打实,总感觉脚下是空的。

  那段时间,她最怕的就是同事上门讨教问题。而这次回来,她觉得自己底气足了。

  迷茫中找方向

  2009年,音乐系钢琴专业毕业的张晓静,被派遣到东胜公司高青采油管理区。面对偏远荒凉的抽油机,看着自己那双曾经承载梦想的双手,日复一日数着望不到头的日子,她的心情失落到低谷。

  久而久之,这种心情也导致她对工作的消极与排斥,她不想主动学任何东西,甚至安慰自己“混完这辈子挺好”。从采油岗到综合管理室再到采油岗,就这样辗转多个岗位,也混了多个岗位。

  2014年4月,她转岗到樊11站成为一名注水泵工。每次看到管理区领导来站上检查工作,她总是一脸厌恶的往边上躲。

  “你是不是能看到自己十五年后的样子?”多次接触之后,管理区党委书记柳兴邦注意到了她。“混也要有混的资本,如果你用五年时间充实自己,掌握别人所取代不了的知识,就算混也混的轻松。”

  那次谈话很朴实,却字字戳中张晓静心里。第二年春天,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公司举办注水泵工培训提升班。

  如果说上次谈话点醒了张晓静,这次培训才是真正转变的开始。有一次她在教室里背题,一位同事过来开玩笑说:“别背了,你要是能考好,你让原来那些考第一名的人脸往哪里搁!”

  张晓静什么也没说,她拿起书一个人走到车里,趴在方向盘上哭了一个小时。她觉得,让谁瞧不起,也不能让自己瞧不起。半个月后,她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结业。之后又入围参加油田新操作规程青工拉力赛,荣获第二名并被授予金奖荣立个人二等功。

  方向激发动力

  从连工具都认不全到站上竞赛领奖台,短短一年的转变就像做梦一样,也推动着张晓静不得不坚持下去。她不想被别人说成“绣花枕头”,更不想辜负领导和老师的期望。

  她开始“恶补”,从理论知识到泵的结构图,从工作流程到水质处理,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练,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装在脑子里、记在本子上,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向技术娴熟的员工取经。为了攻下制图这门在她看来最难的功课,她不厌其烦的研究琢磨、反复练习,笔用完一根又一根,手指磨出一层又一层茧,学习笔记攒了一摞又一摞。同事们看到的她,不是坐在桌前写了记记了写,就是扎在泵房里不出来。

  辛勤付出终究收获累累硕果。两年来她先后多次在油田各项技能竞赛中获奖,并破格晋升为注水泵高级工,用不到五年时间做到了别人要用十年走的路。

  回报让张晓静看到希望找到方向,对工作也有了更多动力,就像当初对弹钢琴的那份执著一样。她经常调侃自己是钢琴界管钳拿的最好的。她认为,注水泵工和弹钢琴虽然风马牛不相及,却离不开一个共性,就是专注与用心。

  多年之后,她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唯有脚踏实地,任何岗位都能做出成绩。今后,她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工作,在岗位上创造更多价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真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