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脚下的路 不断超越的心

2018-04-23 16:22:00 来源: 大众网东营频道 作者: 孟涛 杜琳琳
      大众网东营4月23日讯(通讯员 孟涛 杜琳琳4月19日,一条捷报从郑州传来:在中石化油田开发板块QC成果发布会,张春荣创新QC小组汇报的“研制闸门闸板快速取出器”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至中石化参加国优成果评比。
      这对现河郝现联合站员工张春荣来说,只是又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张春荣坦言,“我只是走好了脚下的路,做了自己该做的。”

      “定几个能实现的小目标”
      1992年,钻井内燃机发电专业的张春荣,阴差阳错地来到油气处理站成为一名轻烃操作工。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技校毕业的她十分羡慕那些技术人员。“我当时就定了个小目标,希望能趁着年轻多学点专业知识。”张春荣萌发了学习的想法。1994年,她毅然报名胜利石油学校油气储运中专班。
      1996年,她调到现河郝现联合站工作,自学的集输储运专业派上了用场。借着毕业设计的机会,她把郝现联整个地上地下管网设备挨着“摸”了个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尝到了学习的甜头,1997年她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一次下班后,她去参加职大夜校的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培训,为了搭上二十分钟一趟的公交提前赶到课堂,当时已经是准妈妈身份的她竟然跑步赶车。“为了提前赶到课堂占个好位置,完全忘了怀孕的事。”
      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让张春荣信心倍增,也促使她不断制定更高的目标去超越。
      1998年,厂技术竞赛第三名。
      2002年,再次参加厂技术比赛一举夺魁。
      2007年,首次参加中石化技能竞赛便获得金奖。
      16年来,从门外汉到金奖选手,张春荣始终不忘的就是学习。“学习没有捷径,靠的是不断练习、不断付出。”她时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徒弟和孩子。
      “我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果所学的技能只能用来比赛,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那就毫无意义。”获得中石化技能竞赛金奖后,张春荣又制定了新目标。
      “创新不需要多复杂,关键是能解决现场问题。”这是张春荣第一个成果——“一种新型呆头扳手”的心得。以前由于扳手呆头太厚不便操作,她把这个六棱的地方锯薄一些,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使用不便的难题,还成功申请了专利。
      她经常从同事们的“抱怨”中发现创新点。一次生产晨会上,班长提到板框式压滤机污染难清理。张春荣记下此事,很快,一种污泥池浮油回收装置诞生,实现了刮泥刮油双重效果,不仅解决污染问题,还延长了滤布使用寿命,而且一年多回收原油78吨,累计节支创效46万元。
      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张春荣把目光转向自动化方面。她主导完成的“提高郝现联合站自动化监测覆盖率”QC成果,实现了大罐污水自动回收、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获得“国家优秀QC成果一等奖”。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师徒二人都是中石化技能竞赛金奖得主!
      “没有师傅的鼓励,就不会有今天的我。”2016年,集输工崔丽在张春荣的指导下转岗注水泵工并拿了奖,在张春荣看来别具意义。“四化建设后,集输大队将逐渐改变过去一站多岗模式,推行‘监控+巡查’的一站两岗生产运行模式,这就要求员工做到一专多能,并掌握自动化技能知识。”
      为此,张春荣创新实施“点题、破题、汇题”岗位练兵三步法,要求员工根据自身掌握的技术原理寻求问题解决办法,进而主动“破题”。不分岗位、不分工种,相比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单向知识学习变为员工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许多员工在学习中系统了解集输站库各岗位的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在她的带领下,现河集输大队的技能鉴定通过率从82.6%提高到93.4%。
     几年来,她先后带徒58名,除崔丽外,10人在油田技能竞赛中获奖,17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张春荣也被聘为中石化胜利培训学院高技能人才首席培训专家。
     去年5月24日,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江南亲自为张春荣创新工作室揭牌,标志着张春荣的创新团队再次升级。她秉持着“年年搞创新、年年有立项、年年有成果”的创新理念,近年来完成创新成果58项,主持完成的3项成果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技术创新成果奖,4项成果获得国家优秀QC管理成果一等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