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9 09:04:00 作者: 来源:Mtime电影社区 我要评论
《爸爸去哪儿》电影版海报
春节7天长假刚刚过去,中国电影市场以14.1亿元票房收入、3900万观影人次再创春节档新高。其中,根据电视综艺节目衍生的《爸爸去哪儿》电影版,7天收入4.68亿元,上座率和每场平均观影人数甚至超过了收入6.12亿的票房冠军3D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同时关于该片的质疑声也是不断,归结起来主要是拍摄周期太短、没有完整的故事、不能叫电影、其操作手法扰乱了市场秩序等等。有网友调侃:《大闹天宫》证明了“高票房与电影好坏无关”,而“爸爸”证明了“高票房甚至和电影无关”。
一方面是市场和观众的追捧,一方面是无数电影人的尴尬和愤怒,“《爸爸去哪儿》改变了电影定义?”“这样的电影要是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那是搞电影的悲哀!”一些激进的影迷甚至在网络上喊出了“爸爸去哪儿滚出电影圈”。
而这一场争议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在转折时期的现状——导演何平这样说:数字技术让电影制作的门槛变得可高可低,一些人在捍卫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另一些人为财富有意无意地颠覆过去。
争议1:“爸爸”为圈钱粗制滥造?
作为2013年最火的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全民皆议的话题。其电影版抢在大年初一全国上映,拍摄周期只有5天,从拍摄到上映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如此快速的“赶工”出一部电影,在上映前质疑之声已经不绝于耳,“纯属圈钱”、“粗制滥造”的声音也甚嚣尘上。
而该片主创则坚持,如此短的拍摄周期自有其道理。影片的监制、制片人滕华涛曾在受访时表示,如果赶不上年初一上档,一切就都没意义。上映后的实际情况也正如其所述,《爸爸去哪儿》的首日票房就高达9200万元,打破《私人订制》首日8000万元的国产2D片纪录,而其排片量还不及后者首映当日的60%。大年初一,“爸爸”的排片量增幅近10%,部分影院上座率高达95%。影院里大排长龙,而且多是拖家带口。
出品方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影片的首映发布会上,就公开回应争议,称影片拍摄现场所用的摄影机的数量和工作人员规模是正常电影的10倍,因此拍摄周期不应该按5天算,而是50天。
据片方提供的资料,“爸爸”有23台摄影机在同时拍摄,前期筹备有两个月。导演谢涤葵更是在微博激烈回应:“5天拍的就是烂片吗?知不知道湖南卫视为了爸爸去哪儿准备了一年!知不知道栏目组为了这个项目筹备了8个月,知不知道爸爸孩子们经过三个月拍摄才有这样的默契,知不知道我们后期团队熬了多少通宵,改了多少版本才有这个效果!爸爸去哪大电影不说它多好,起码真实自然欢乐不装逼!谢谢各位捧场!”
还有人举出某些拍摄周期较长的“烂片”,比如《富春山居图》作为反例,以证明“爸爸”的品质和效果,绝不能以制作时间来加以衡量。
争议2:“爸爸”到底是不是电影?
每年的春节档,合家欢类型的影片总能卖得火热。《爸爸去哪儿》热卖近5亿,而相比之下,迪斯尼出品、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影片提名的《冰雪奇缘》,在上映首日却仅获1600万元的票房。
不少影评人感慨:“《爸爸去哪儿》彻底颠覆了电影的定义,加长版的综艺节目,如今也可以被称为电影,也难怪那么多的综艺节目被拍成电影,走进影院。”几乎照搬电视综艺模式的《爸爸去哪儿》,究竟是不是电影?这是该片票房火爆之后,业界议论最为集中的一点。
珠江影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电影的本源就是在银幕上展现无限可能性,开启人们的想象空间。”在他看来,电影的出身本来就很平民,天黑了,灯亮了,银幕上能够出现亮影,就是最原始的电影;电影在刚出现时本来就不是故事片,“《火车进站》、《园丁浇花》,都只是一些好玩的片段”。
然而,也有人提出,若仍然用电影诞生初期的形态作为判断标准,无异于将电影在过去100多年中的发展一笔勾销。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形态,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爸爸去哪儿》虽然号称是同名综艺节目的“大电影版”,但并不合格。
这里说的“不合格”,并非单指它的拍摄时间只有5天,更多是指它在形态上与同名综艺节目并无二致,仍然是5组明星家庭共同完成任务,只不过背景放在了动物园。连它的主创也承认,该片没有剧本、没有故事、没有表演,连拍摄流程都遵照了电视的规律,力求保持节目的原汁原味。换句话说,《爸爸去哪儿》不是一部剧情片,而是一个真人秀,说它是同名综艺节目的新春特辑也未尝不可。
影评人“暗夜骑士”就表示:“电影市场居然要靠一个电视节目来喂饱,这说明中国电影工业本身已经差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 对于铺天盖地的质疑,监制滕华涛日前也亲自出面回应。他表示,“一开始想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已经估计到会有不少质疑,我想到大家会说这个不像电影,毕竟可能碰了人家的蛋糕了。”但滕华涛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障碍,在电影院里看这样一个故事,有笑有泪,三观正确,适合全家一起,这样的电影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