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追梦人(11):周红:盐碱地上的稻香梦

2019-05-31 17:34:00 来源: 大众网东营·海报新闻 作者: 唐梦琳 李乃馨 贾志远

  东营,是黄河入海地方,这里有无边无垠的生态湿地,也有许多人印象中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人生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她用科学和耐心将只有野草盐碱地变成如今的生态粮仓。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众人的期待,把“黄河口生态大米”的品牌越做越响。

  结缘稻米 奠定人生基石的10年

  “我自己本身就是农村的孩子,也选择了农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其实年少时最开始也只是想着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1991年,就读于济宁农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周红在毕业后被分配胜利油田植保站工作,在周围同事都是本科毕业,而自己仅是中专毕业的差距下,周红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她娇小的身躯里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认真钻研最前沿技术、积极研究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到十年时间,周红已经成为胜利油田植保站站长,将油田水稻亩产量提高到每亩1200斤左右,而当时普通农户产量仅有700斤左右。

  那个年代,胜利油田植保站在东营农民的心中可是神圣的,农民们信任和崇拜植保站的技术,对水稻亩产1200斤感到不可思议。但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胜利油田植保站关门停业,而周红也成为下岗职工。“这一度让我非常受挫,打击非常大。”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周红选择了继续创业,而这段经历被她戏称为“被迫求生”。

  被迫求生 开启创业之路的10年

  在油田植保站工作的10年经历让周红颇受农民的信赖,而自己本身也有技术知识和能力。在朋友的支持下,周红创办了胜利植保技术服务中心,专门为稻农做服务,提供优异的稻种、农药等生产资料,做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服务,这一做就是10年。

  “生存是一方面,但我还是想将农民在生产技术上的困惑解决掉,将产量提上去。”随后,周红邀请胜利油田做农业技术、植物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人才加入自己的技术团队,引进一批专业学业农业的人才,为全市的农民做推广,以在各乡镇开展实验标杆田的形式打消了农民的顾虑。不到3年时间,东营市农民水稻产量达到亩产1000斤至1200斤,最高产量达到了1860斤。

  此时,东营市的农业只有黄河口大闸蟹这单一的品牌,周红便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水稻上做文章呢?”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2010年周红成立了垦利县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深得农户信赖的她,合作社一成立便得到460多户社员拥戴。

  提质增效 踏上打响品牌的10年

  有了广泛的种植基地,2011年,周红又成立了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在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八村“渤海粮仓”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核心示范基地,绿油油的水稻正汲取着黄河水努力生长,稻田里不时有小龙虾和小鱼浮出水面。这些当年只长野草的盐碱地,眼下却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影像。“我们黄河口大米位于北纬37度,这里的水稻是全国生长周期最长的,能达到160天--180天,同时土壤是黄河携带泥土冲刷下来的,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口感非常好。”周红说道。

  而在公司的展览室里,记者也见到了更多不同口感和功能的大米,它们每斤的价格从3元到20元不等。比如这种大米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而另一种黑色的大米花青素的含量远高于同类大米。“除了这些,我们还在稻田里养鸭子、小龙虾、螃蟹、甲鱼等等,所以我们稻田中几乎没杂草,杂草都被大闸蟹吃了,龙虾吃水里的害虫,还可以给稻田松土,大闸蟹和龙虾的粪便是有机肥料,而水稻又有净化水体的作用。”谈起自己的生态稻田混养的模式,董事长周红很是自豪。

  “目前,黄河口大米在东营是打出名气来了,但是在全国还是远远不够的。”周红向记者介绍,当前公司正在和京东、樊登读书会等全国大型平台合作,同时也在全国广招黄河口大米的代理商。

  “接下来的10年,把黄河口大米的品牌在全国打响是我的目标,这样我也能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个交代。”说起未来的目标,周红说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是一面旗帜,而她更希望将黄河口大米的品牌做成一面旗帜,家喻户晓。(文/唐梦琳 视频/李乃馨 贾志远)

初审编辑:向玲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