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金牌职工吴吉林:只要我活着 能工作就是幸福

2014-05-07 08:37:00    作者:向玲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齐鲁;金牌职工;吴吉林;患癌6年;48项发明;书写;生命奇迹
[提要]今年5月,山东省首次设立“齐鲁金牌职工”荣誉,全省共有10人获得该称号,东营胜利油田高级技师吴吉林也获此殊荣。
患病的吴吉林只要身体允许都会在岗位上度过
生病后的吴吉林消瘦了很多
吴吉林的发明大多是实用型的小发明
   大众网东营5月7日讯 (记者 向玲)今年5月,山东省首次设立“齐鲁金牌职工”荣誉,全省共有10人获得该称号,东营胜利油田高级技师吴吉林也获此殊荣。
  提起吴吉林,在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这个只有40岁,却已经与病魔抗争了6年的淋巴癌患者,在他患病的6年多时间里,用48项创新成果打破生命仅剩半年的断言,用不断创新书写着他的生命奇迹。
    大病面前的他:与时间赛跑 活出生命的厚度
    第一眼见到吴吉林是在东辛采油厂,眼前的他可以用清瘦来形容,1米78的个,体重却只有116斤,然而他脸上乐观的笑容,让人很难将他与癌症患者联系起来。
    据吴吉林回忆,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他就时常感觉身体虚弱,持续低烧。当时并没当回事。直到2007年10月7日,那天正下着小雨,队上营451站要开四口新井。他带着大伙在井上盯了一整天,谁料晚上一下烧起来,烧到40°多。工友们急忙送他到医院,一验血就把他转到血液科了。10月15日,他被确诊为淋巴癌,这突如其来的噩梦给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绝望。一个月后,吴吉林在妻子王春梅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病情得到最终确诊:他患上的是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治愈率几乎为零,医生预言他只剩下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面对这样的结果,吴吉林反倒镇定了下来。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让病魔吓倒,还不如振作起来做点该做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她的宽度和厚度。”从此,吴吉林开始了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2007年11月30日,吴吉林花90元钱专门买了一支公爵牌钢笔。“这是我用过的最贵的钢笔,一是想将来给孩子留个纪念,二是想从那天开始用这支笔记录下生活的每一天……”从此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愿做一米阳光,用温暖让人们心中那粒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翻阅吴吉林的日记,字里行间无不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留恋,对事业的执著……
    也就是从这天起,吴吉林开始进行生命倒计时,他要把活在世上的每一天每一刻,都要重新规划,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该用的地方。他制定了一份 “考评表”挂在墙上,考评表以月为单位进行考评,每月的每一天必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用一个简练的字来概括,比如——“练”字代表着在规定时间锻炼身体,风雨不误;“药”字代表着每天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中断。而“书”字,就是每天必须看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
    考评表中还有个“创”字。吴吉林对这个字的解读是:创,是创造和创新的意思,人活着就是要“创”,每天都要“创”。只有创造出价值,生命才会有意义。“工作这么多年,很多东西在实际中还没有得到应用,我得把我的想法用到实际中去。”也正是这个“创”字,成为吴吉林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动力,使得他忘记了病痛的折磨。为了这个字,他把每一天都当成一场硬仗来打,要克服疾病带来的种种不适,咬着牙坚持读书,咬着牙坚持上网查阅资料,咬着牙把构想的东西一点点变成图纸上的东西……
    生病中的吴吉林从未停下过钻研的脚步,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会坚持上班。2008年春天,吴吉林带着病疼坚持到抽油现场巡察时,发现抽油机减速箱的盖板存在缺陷,致使里面润滑的机油时常被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吉林一度像着了魔一样反复思考,以至于下班时骑自行车偏到了马路牙子上。这一年,吴吉林最终成功发明了抽油机减速箱盖板防盗装置。
    随着生命倒计时被吴吉林一次次的不断拉长,2009年11月18日“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研制成功,并在2010年7月获得全国QC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颁奖结束后,吴吉林跑了6条街,专程找到成都一位四肢只剩下一只残手的书法家,为他题写了“胜利精神”四个大字。这几个字一直挂在他家客厅墙上,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他不断进步。
    患癌6年多以来,吴吉林已经在自己的考评表上画了1600多个对号,并研发创新成果48项,其中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吴吉林身上,生命的意义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同事眼中的他:执著 较真 有很多奇思妙想
    执著、较真、爱看书、善于动脑子……这是身边人对他的评价。
    跟吴吉林已经共事11个年头的王双营回忆起1992年吴吉林刚分配到分配到采油12队时候的情景,“下班后,工友们有的打牌、下棋,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喝酒,吴吉林很少参加。只要有时间他就看书,看的大多是专业方面的书,队上工友的书看遍了,他就从图书馆借书看,从《采油工艺》到《集输工程》,从《井下作业实用手册》到《金属热加工工艺》,他把精力和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
    “吴吉林在维修班时就善于研究,工作时现场需要焊接管线,电焊机每次都要用3、4个人搬上搬下,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吉林在拖拉机后面安装了一个活动的小车斗。”后来吴吉林调到采油19队,当时队上有100多口油井,每个月测工图时,都要停井卸下负荷。油井重新启动时,接电箱保险经常烧坏,砸卡瓦片时不小心就会往外崩,经常伤人。另外,光杆也易受损伤。对此,大家都很头疼。吴吉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决心解决这个难题。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试验,他发明出卸负荷的撑子,从此不再频繁停井,不仅提高了产量,节省了材料,还避免了工作风险。这些工作中的小发明既让工人们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更加激发了吴吉林的创新热情。
    丰厚的知识积淀和过硬的创新能力,让吴吉林收获着拼搏奋进带来的喜悦。在2003年厂里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中,他凭借手里的十几项成果,拜油田技能大师代旭升为师,以此为新的起点,他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即便是在身患重病的时候,也从未停下创新的步伐。
    2005年,吴吉林担任东辛采油三矿采油34队责任技师,主要负责队上的员工培训和解决现场的生产难题。患癌症后,除必须到医院检查治疗外,他坚持按时上班,按时巡查油井,依然是每3天巡查一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09年4月,做完肝穿刺手术的第3周,吴吉林不顾工友和妻子的劝阻,又骑着自行车去油区巡查。在营17XN51井作业现场进行工况分析时,他注意到出油量比往日偏低,经过一番检验和测算,发现抽油泵的泵效只有25%。为了能将泵效提高一个百分点,他开始了研究。由于过度劳累,原本单薄的身板急剧消瘦,不仅疲劳的频率加快,而且疲劳的程度也一天天加剧,看了书容易忘,想起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就必须马上拿笔记下来。2009年11月18日,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攻关,吴吉林终于研制出“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装置”。2010年3月,该装置在东辛采油厂营8-36井投入试用,经多方专家鉴定,油井泵效由28%提高到达43%,整整高出15个百分点。随后,东辛采油厂100多口油井陆续应用,平均增效提高11%以上。2010年7月8日,在成都举办的“兖矿国泰杯”全国QC质量管理评选发布会上,该装置从217项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夺得全国一等奖。
    妻女眼中的他:乐观 “不听话”
    吴吉林和妻子王春梅相识于1994年,1998年两人结婚。吴吉林的学习热情感染了妻子,两人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在事业上齐头并进,2004年夫妻两人同时拿到了技师资格证书。
    让王春梅敬佩的不仅是丈夫的钻研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乐观精神。“大家都说,我是个好媳妇,不离不弃照顾生病的吉林,却不知,是吉林支撑着我,他用瘦弱的肩膀担起这个家,他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王春梅回忆起丈夫刚确诊时的情景,“我顿时觉得整个天都塌了,那天,我趴在他肩膀上,哭了好久,吉林反倒一个劲儿地安慰我。在北京住院期间,只要有精神,他就带我出去散心,我们还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市场,买了两条金鱼,还有一盆富贵竹。为了养鱼,他把一个空饮料瓶拧紧盖子,横着在瓶肚上剪开一个长方形豁口,让鱼有更大的活动空间。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富贵竹和小金鱼游来游去的水中,也照在吉林的脸上,他让我重新感到了生活的美好。”在丈夫的感染下,疾病并没有阻挡这个家庭寻求幸福的脚步。
    在妻女眼中,吴吉林常常会“不听话”。生病后的吴吉林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时候多看几眼书,都会觉得浑身没劲。只要身上有力气,他就会到队上鼓捣零件或者骑上自行车在家附近的油井上转悠。2009年4月,吴吉林刚做完肝穿刺手术,在家待了两个礼拜就呆不住了,他跟妻子软磨硬泡,说只是出去透透气,随便转转,一会儿就回来。然而晚上回家后,他就“着魔”一样。妻子给他熬好了药,一次次叫他吃,他不仅不理不睬,还愁眉苦脸地端着碗发愣。晚上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吴吉林守着一堆资料,反复扒拉。看他是看书着了魔,才不吃药、不休息,妻子王春梅火了,冲进书房,一把夺去他手里的资料,这时的吉林才想起跟妻子汇报下午去队上的事。原来,他白天发现一口井出油量比平时低,抽油泵的泵效更低,想研制个东西提高泵效。还跟妻子“算起了账”,“什么泵效啦,出油啦,效益啦,讲了一大堆。”心疼丈夫的王春梅只得将他的图纸资料全部没收。
     吴吉林眼中的自己: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人
     现在,吴吉林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省级创新工作室,2013年8月,吴吉林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今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齐鲁金牌职工”,对这些荣誉,吴吉林有他自己的看法。
     吴吉林说,父亲是石油工人,作为“油二代”,他打小就对油田特别亲切,以能当上石油工人为自豪,一直把“胜利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能够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减轻工友们的劳动强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我是一名普通工人,我要解决的就是我眼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问题。”自从被确诊,吴吉林生命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他已记不清从死亡线上挣扎着爬进爬出过多少次,“但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有价值的活着,用我的每一天回报社会的温暖,做中国最好的工人!”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