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凤:坚守信访一线 18年接访群众7万余人次

2018-03-08 15:20:00 来源: 大众网东营频道 作者: 张瑞丰 练迪新

  编者按: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位平凡的女性都在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大戏。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在时代的风雨中华丽绽放。生活因她们存在而馨香温情,世界也因为有她们而绚丽多姿。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东营大众网联合市妇联开设“展巾帼风采 讲东营故事”专题报道,为您讲述东营巾帼英雄的不凡故事,共同分享她们的精彩与美丽。

  时 间:3月8日

  采访对象:朱希凤 东营市信访局信访网络信访中心主任

  记 者:张瑞丰 练迪新

  “权轻不移为民志,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直是朱希凤的座右铭,从事一线接访18年来,在信访这个既平凡又特殊的岗位上,她以严实的工作作风,以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冤枉气,甘当“出气筒”和“减压阀”,忠实的履行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工作职责,用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坚守信访工作第一线 18年接访群众7万余人次

  朱希凤,今年52岁,就职于东营市信访局网络信访中心,是全省目前唯一的一位女接访科长。18年来,无论是干科员,还是干接访科长,朱希凤始终战斗在接访一线。在面对无数个来访群众时,保持理性和尊重,文明接访,以情处访;在面对500多人的群体访时,她镇定处置,靠前疏导;面对行为极端的上访群众时,她抛却个人安危,冲在前边。对于信访工作,挂职干部们总结说:“信访干部知道每天要下班,但不知道啥时候能下班;知道什么时候吃饭,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饭”。这些年来,有2000多起大的上访案件都是深更半夜、早上五、六点钟或赶在吃饭时间来到,她却从没有因为耽误了休息或吃饭时间而怠慢了人民群众。这期间,她接待来访群众7万多人次,处理来访案件8000余件,协调处理疑难信访案件2000余件,有200多个上访老户息诉罢访,无一起信访案件被投诉,没因处置不当发生一起极端事件。

  撰写调研文章700余篇 推进全市信访改革

  朱希凤不光接待来访被称为“信访专家”,而且她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创办周报、月专报、季报告,撰写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分析、金融领域风险研判、建设领域信访形势、诉访分离势在必行等调研文章和信访信息700多篇,因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而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被许多县区和部门单位借鉴,成为参考率较高的“民情信息”。

  她撰写的《把握农村信访形势新变化,增强做好农村信访工作主动性》一文,荣获山东省维稳系统调研文章一等奖,也为推进东营市信访改革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破解“机关第一难” 做上访群众的知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18年来,在人生的长河中或许过于短暂,但对工作在被称为“机关第一难”的信访战线上的信访工作者来说,每一天都记录着信访干部对信访工作的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朱希凤时刻牢记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理念。在面对信访案件当事人的信任、期盼,她感同身受,将心比心,发扬“紧盯不放”和“问题不解决就不放过”的钉钉子精神,每一起案件都要过滤好几遍,仔仔细细的分析每一个环节,与律师和责任单位反复研讨,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在化解的过程中,她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身心煎熬,每当协调成功一起积案、难案时,就像见到朝阳一般心情灿烂,完全忘记了曾受的苦和委屈。

  这些年里,每天都有较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有时一天要接待10几批几百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通过信访渠道帮助农民工清欠工资上亿元。朱希凤为此付出了很多,光加班加点的时间就超过了600天,尽管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照顾,母亲生病瘫痪时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孝心,心中有愧,但她却无怨无悔,因为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因工作出色,朱希凤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4次,记二等功2次;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安全保卫先进个人”、“十八大安保先进个人”全市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称号。获2016年度最美职工提名奖;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连续10年考核为优秀等次。

  如今,朱希凤依然每天坚守在信访工作的一线接访,认真为来上访的信访群众排忧解难,她说,信访工作已经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热爱这项事业,只要有需要,她会一直坚持干下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