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时政 | 民生 | 经济 | 社会 | 体育 | 旅游 | 汽车 | 房产 | 大众时评 | 健康 | 财经 | 论坛

您的位置: 养车费用

站内搜索:
养车成本增加 超五成准车主仍会继续购车
来源:腾讯汽车 2011-04-07 09:49:00

   消费者购车、用车的成本一增再增,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否还会购车呢?近日,记者发起了“用车成本增大,您是否还会购车”的调查。大多数的消费者表示购车,用车的成本大,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八成用户养车费用控制在2000元以下

您一个月的用车成本是多少?有43.65%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的用车成本都控制在1000元以下。

据了解,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消费者都认为,经济收入要与用车成本的支出达成一定的比例,如果用车成本增大了,生活的质量就会下降,因此,一般都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

也有42.92%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的用车成本在1000~2000元以内。“我是做业务的,公司没有补助,每个月的用车满打满算也在2000元以内”。消费者肖宏森表示。有13.4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的用车成本每个月高达2000元以上。

对于消费者的养车费用控制得精打细算,有汽车专业人士认为,这与他们的经济收入有着很大的关系,收入高的消费者,用车的费用自然会大。该人士认为,普通家庭的用车成本一般都是控制在2000元以内,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才会购买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购车理由:46.18%的消费者为出行方便

调查显示,有46.18%的消费者表示,目前的公共交通不太便利,而且有的住宅区与市区较偏,为了出行方便,还是会购车。

“我住的地方离市区比较远,而且周边也没有大型的超市,没有车真的很不方便,虽然知道购车与用车的成本都很高,但是为了方便,还是要购车”。消费者余小姐在接受调查时感叹。

亦有39.17%的消费者表示,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刚性需求,没有车,很多事情都要比别人慢半拍,所以明知用车成本高,还是会购买。有12.5%的消费者认为有汽车就会有面子,而且有汽车也是身份的象征。虽然该项占的比例不高,但是这也说明了,汽车给人们生活中带来了自信以及身份地位的提升。

为何购车、用车成本高也阻挡不住消费者买车的热情呢? 对此,汽车专业人士方磊表示,现在汽车已经成为大众商品,而且大部分的汽车价位还是相当低,普通的家庭也能买得起,再加上汽车确实给普通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因此他们有这样高的购车热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七成以上消费者还会购车

如果有购车能力,您会选择购买汽车吗?该项调查中,有73.05%的消费者表示,当然会购车,因为有车会比较便利。有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现在买车代步很正常,毕竟有车出行更加方便些,而且东莞这个城市还没有如北京等那么堵塞,所以还是会选择买车。对于消费者这样的想法,汽车专业人士黄韬表示,能买得起车的消费者不会太去计较在用车上的一些成本支出。毕竟有车后,无论是对他们的生活或是工作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在本次调查中,亦有17.27%的消费者表示不会购车,他们认为现在买车养车太难。“现在买车是买得起,可是养车的成本太大,油费、停车费、维修费等一系列的费用都很大,买得起,养不起,所以现在不会考虑去买车,等过一阵再说。”有消费者感叹说。

另外,亦有9.69%的消费者认为可有可无。他们认为现在公交车也比较方便,而且打车的费用比自己开车的费用要便宜,在这样的基础上,有车与无车都是可以的。

五成消费者不会改变计划

本次调查中,有52.3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不会取消购车计划,能买还是要买。有消费者认为,迟早都是要买,如果遇到合适的车型,就会去购买,政策取消或是油价上涨都是有原因的,所以该购车的还是会购车。30.7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取消购车计划,暂时不打算购买。对此,该部分的消费者解释表示,要考虑以后的用车成本,以及现在的经济收入,如果经济收入不能支付未来的用车成本,买部车回来也就成了摆设,所以会暂时取消购车计划,再观察一段时间。

也有16.8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看情况去决定是否取消或是购买汽车。该部分消费者表示,新的汽车政策也没有出来,如汽车市场的情况有所变化,会随时考虑出手购买

编辑: 东营大众
发表评论
东营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东营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东营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东营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东营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东营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东营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东营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热线:0546-8335000
东营印象
推倒铜像为的啥?
东城三村的居住...
夕阳下的海鸥
爱情篇
广告时间  
东营 东营新闻 东营大众网 中国东营 东营新闻网 东营综合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电话:0546-8335000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山东省委宣传部主管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dongying@dzwww.com 地址:东营市府前大街75号(大众日报社东营分社)112室 邮编:257091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