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09:34: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要评论
20世纪80年代,信用卡作为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消费金融支付工具,开始进入中国,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传统金融开始结合互联网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而信用卡产业如何延续辉煌备受关注。
8月1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微博)报社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联合指导的 “2014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银联和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对信用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已达3.91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8.03%。去年末,全国人均拥有信用卡0.29张,几乎相当于每个家庭拥有一张信用卡,去年末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57万亿元,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则突破了万元,为1.17万元。
对于信用卡触网,银行早已开始行动。很多银行很早前就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发行信用卡,但由于信用卡发行有“三亲”(对客户需亲见、亲签、亲核)原则,所以,很多网络申请信用卡都是线上结合线下发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各银行信用卡都有其独立的信用卡中心,实行类事业部制,人财物相对独立,而有的银行为了信用卡能更好地结合互联网发展,在银行信用卡中心特意成立了网络部门,主要为推动未来网上业务的发展。
“由于网申信用卡对客户个人信用的考核会要求高些,现在很多银行都与第三方合作,通过对大数据筛选确定客户,而互联网个人信用也是未来银行需要加大力度投入的。”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面对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于支付领域的冲击,多位银行业人士呼吁,在信用卡“触网”过程中,标准和规范是整个发展最基本的东西,要有一定的基础、规范和标准,包括安全的标准、服务的标准等。
本次研讨会,多位业内重要人士发表了精彩观点,本版精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