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搁着搁着剩17万 理财赔本客户又气又悔

2014-10-10 08:47:00    作者:王琪鹏 J219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理财产品 理财投资 张女士 智尊 理财账户
[提要]2007年9月,退休职工张女士在某银行牡丹园储蓄所存款时,在业务员推荐下花40万元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张女士说,她买的理财产品叫做“中意智尊理财投资连结保险”,当时是在一位姓孙的客户经理强烈劝说下购买的。

  2007年9月,退休职工张女士在某银行牡丹园储蓄所存款时,在业务员推荐下花40万元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张女士后来反悔想退,却被告知5年内退要收取高额手续费。无奈之下,她只好等待5年。谁知,这款理财产品自购买后一直在亏,5年不到就亏了一半,到了今年9月,账户里只剩下17万多元了。这下张女士慌了。

  张女士说,她买的理财产品叫做“中意智尊理财投资连结保险”,当时是在一位姓孙的客户经理强烈劝说下购买的。“我说我要买就买理财,不买保险,她说这就是理财产品,她的客户都是成倍地赚钱,从没赔过。”在孙经理的反复劝说下,张女士心动了,一次性买了40万元。

  家人听说张女士花40万买了理财产品,都非常反对。随后经过一番考虑,张女士来到银行退保,却被告知已经过了10天的犹豫期,5年内退保需要交高额手续费。孙经理也劝她不要退,等到了5年再说。

  然而,5年来张女士的理财产品不但没涨,反而不停地缩水。“自从买了之后就没涨过!”张女士的对账单上显示,她的40万元到了2010年就变成了23万多元;到了2012年,理财账户里只剩下14万多了。此时,虽然到了退保不用扣手续费的年限,张女士却不敢退了。“这都是退休养老的钱,就这样打水漂了?”张女士急得赶紧给孙经理打电话,孙经理却并不着急:“你就搁着吧,你要有钱再跟着我做别的。”张女士说,她几次打电话向孙经理“求救”,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先搁着吧”。

  “这是在银行买的,又是客户经理推销的,怎么会亏这么多呢!”前段时间,张女士拨打了中意人寿400电话咨询,她才知道这款理财产品按风险和收益率的高低分为“安逸稳健”、“策略增长”、“积极进取”三个档次,而她的理财账户恰恰是风险最高的“积极进取”型。张女士叹气道,当初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太大意了。“当时没人跟我讲风险的问题,也没人跟我说买的是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如果知道是积极进取型,我肯定不买。”

  记者发现,张女士购买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一种投连险。相比其他投资型险种,投连险的投资风险完全要由客户自己承担,并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大众。据了解,投连险因为专业性极强,加之一些销售人员存在误导行为,导致客户蒙受损失的案例并不鲜见。

  张女士说,当时向她推销理财产品的孙经理并没有向她介绍风险等问题,而是跟她大谈高收益,很多问题都是她自己回家研究合同才搞明白的。今年9月25日,又到了寄送对账单的日子,张女士的理财产品行情略有好转,账户上变成了17万多元,但总的账面上她还是亏着一半多。“理财产品水太深了,我就是反面典型啊!”张女士又气又悔。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