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轮胎“驶向”全球——规模经济

2013-07-31 10:39:00    作者:   来源:东营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规模经济;我市;轮胎生产;轮胎企业;轮胎产品
[提要]作为东营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我市橡胶子午胎产能达到1.5亿条,占全国的25%;轮胎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12类10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轮胎出口“驶向”全球,遍布6大洲180多个国家。

  作为东营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我市橡胶子午胎产能达到1.5亿条,占全国的25%;轮胎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12类10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轮胎出口“驶向”全球,遍布6大洲180多个国家。华丽的数字,展示了近年来我市轮胎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不生产橡胶,在原材料上没有优势可言;二不靠近市场,在销售上也无便宜可赚。东营轮胎产业快速崛起的“谜底”在哪里?是规模经济效应使然。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产能的扩大,产品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最能体现“规模经济”理念的是汽车生产史上的“福特模式”。南北战争后,美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快速地发展起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由此得到提高。福特认为,汽车价格如果下降的话,会出现很大一批消费者。这就是福特模式的思考起点:大生产——低价格——大市场。其核心是通过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持续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单位成本。

  规模经济在我市轮胎产业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展示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众多轮胎生产企业和为轮胎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大大减少了企业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增强了我市轮胎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因轮胎产业集聚而形成的“洼地效应”,对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使我市轮胎产业形成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我市轮胎产业发展存在的隐忧。目前,我市轮胎企业的关键生产及检测设备多是从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人;轮胎生产企业众多,但知名企业少,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产品种类齐全,但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拳头”产品。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市轮胎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短板”。

  说到底,规模经济,拼的是成本优势,解决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大”的问题。而当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想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去获取竞争优势就很困难了。

  当前,如何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是我市轮胎产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根本的还是要走“转调创”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关链接:

  什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企业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也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同比例的投入增加而引起的更大比例的产出提高的现象。栏目主持人:葛铸聪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曹守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