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风险因素引发关注 化解隐患需制度创新

2014-02-25 08:59:00    作者:芮 轩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信托业 信托公司 风险因素 风险监控 制度安排
[提要]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信托业目前面临一些风险因素,如果不重视并及时解决,就可能不断积聚、增长,而最终爆发。中国信托业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需要的不仅是打开业务领域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有风险监控、化解、缓释等制度安排。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信托业目前面临一些风险因素,如果不重视并及时解决,就可能不断积聚、增长,而最终爆发。

  信托业的发展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变动关联度极高。信托公司是否具备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动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否超前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动作出预判,并适时调整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业务方向,正确作出与宏观经济周期变动相符的投融资决策,就成为能否控制风险的前提与关键。

  信托业的高速发展对信托公司及其阅历尚浅的专业团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面对潜在风险的挑战,信托公司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构建足够规模的专业团队,以便和相应的投融资领域的专业要求相匹配;二是在业务领域上有取有舍,培育重点业务领域,逐步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同时,避免激励过度。据了解,目前,在信托业中被大部分信托公司广泛接受的薪酬激励制度即:“底薪+绩效提成”的模式。但这一激励机制,在某些信托公司中却出现了异化,影响了行业的职业风气和诚信形象,甚至形成行业发展的潜在风险。

  金融本身是管理风险的,有风险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从制度设计和安排上转移、释放和化解风险。对于目前的信托业,建立行业风险转移、释放和化解机制应该是行业风险控制中的大课题。中国信托业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需要的不仅是打开业务领域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有风险监控、化解、缓释等制度安排。

  目前,许多信托公司开始尝试信托产品的基金化运作。这一方式应该可以缓解信托计划到期清算的信誉压力。另外,在信托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转移等方面,仍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或创新,如此才能守住风险底线。

  此外,信托公司也需逐步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进行科学细分,把适当的产品推荐给适当的投资者。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曹守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