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1 16:17:00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我要评论
6月末银行半年考核节点来临,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未重现去年时“节节攀升”的场景,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较去年少了很多。进入7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每况愈下,6%以上的产品已很难见到。
记者查阅昨日广州市场上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现,除了个别几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6.5%以上,其余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在6.5%以下。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仅有3款产品,发行银行多为城商行,如渤海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等。国有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在5.5%以下,最高的一款为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发行的“金钥匙安心得利”2014年第160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4%,期限为363天,起购金额为5万元。
在上周,理财产品“季末效应”消退的表现十分明显,进入7月后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这也导致上周平均收益率大幅下行。据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上周110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847款,环比减少13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下跌10个基点至5.18%。来自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除1个月以下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收益上升外,其余各期限类型人民币债券类和组合类产品收益均有所下跌。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银监会松绑存贷比考核,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银行季末年末的揽储压力,但短期内并不能令季末拉存款揽储行为完全消失,而与其共命运的“高收益理财揽储现象”也不会完全消失,但“季末效应”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影响未来将会有所减弱。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薛勇臻认为,随着年中考核时点的过去,资金面重回宽松格局,银行理财收益率也重新走上下坡路,年中收益率上浮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调,尤其是保本类和短期产品。他建议,鉴于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可能跌势难改,当前投资者可紧抓年中高收益的尾巴,适当延长投资期限来锁定高收益。
原标题: “季末效应”减弱:银行理财产品进入7月收益下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