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7 08:35:00 来源:中保网 我要评论
朋友们这几年常找机会一起品茶聊天,成了聊友。我们这些聊友都是出生于1950年代,都有共同的坎坷经历。早年聊天的话题是孩子在那所学校读书?分配在那个单位工作?前些年,聊天的话题是孩子结婚了吗?如今,聊天的话题转到了退休后生活质量问题。诸如孩子是否经常回家看你们?是否给你们寄生活费?是否向你们伸手要钱?大家的愿望,都是希望孩子成家立业后,能常回家看看,能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儿女赡养。但是,有几个孩子能做到?
有一位研究中国养老问题的专家曾在媒体爆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我国90%以上的80后无力赡养父母。”且不论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这一现象确实已相当普遍。并不是说80后缺乏家庭责任感,是因为他们的收入赶不上物价的涨幅,特别是房价的涨幅,与他们的实际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没有能力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
传统的“养儿防老”方式在大部分的家庭已经是一种奢望。一些父母为了确保晚年生活的质量,从“养儿防老”转为“防儿啃老”。如何防儿啃老,一个聊友很神秘地说:“要设一个养老金小金库,对孩子也不能都说实话,留一些钱急事备用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身无分文时,一旦遇到急需,孩子们也不一定就能拿得出来。”他说:“除了正常开支外,要留一些储蓄备用,或者买一些孩子们暂时还啃不动的养老型保险,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谈论提高老年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一句空话,要想确保老年生活质量应该从年轻的时候有所规划。前些天,一位朋友的孩子带着新婚妻子来看望我,并问起如何规划未来的问题。我对他们说:“一是要传承你们爹妈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不当‘月光族’;二是要坚持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精神,不为‘啃老族’;三是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到‘有备无患’。”我建议他们,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做好家庭财务规划,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用年收入的10%-20%左右买一些商业寿险,比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以此作为养老储备。因为人寿保险一般都具有强制性的储蓄功能,而且受保险期限的限制,孩子们一时也啃不了,对于积蓄养老储备金也是一种好办法,到你们老年时,有了这一笔不菲的养老金,就能够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